推薦序中,張鐵志提到:「桑德爾認為,現實中的才德制其實是虛假的幻想,在當代,教育是社會流動最重要的機制,但在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名校學生大部分來自富有家庭,因為富有家庭可以給小孩更好的學習環境,加上各種人脈關係,所以能否進入菁英學校是有階級偏差的,而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真正公平的機會。現實世界的機會遠遠不是公平的。」......頁5。
朱敬一的推薦序中,在績效主義下則提到:「什麼是應得的報酬?
一、績效主義者認為能力與努力所創造的高報酬,是他們『應得』的。但事實上有這麼理所當然嗎?CEO的薪水是員工的三十倍或三百倍,究竟哪一個是『應該』的?判準在哪呢?有位市長自豪自己智商一五七,因此反應敏捷進而當上市長,與此人『碰巧』是貴族有什麼差別?一個是好狗命,一個是狗命好,一也!父母為貴族是備受批評的貴族主義,父母靠精子卵子傳給子女高智商,不也是世襲?智商高或是麥可˙喬丹彈性佳,在道德上哪有什麼值得誇讚的?
二、經濟學家法蘭克˙奈特還有一個說法,駁斥『應得論』。奈特表示,喬丹之所以薪水高,是因為他碰巧出生在一個『大眾喜歡籃球運動』的社會,這也不是一種好狗命嗎?......
三、績效主義者深信『應得論』,於是養成了傲慢的心態,失去了對其他『智商低於一五七者』的同理心,他們在言談中不時表露出優越感......」......頁14、15。這幾天某市長的的發言果然又扯到用智商批評人,果然一語道中。
此書的目錄頁章節主題分為:
序
楔子:擠入窄門
第一章 贏家與輸家
第二章 「良善故偉大」:才德思想簡史
第三章 向上流動說
第四章 文憑主義:最後的主流偏見
第五章 成功觀
第六章 篩選機器
第七章 認可工作
結語
楔子:擠入窄門,講的是大學招生醜聞,延伸提到「競標才德」的心態。
第一章 贏家與輸家:
提到「不論將民粹示威是為盲目偏執或經濟上的不滿,都劃錯了重點。如同脫歐行動在英國取得公投勝利,二○一六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也是憤怒人民做出的判決。過去數十年來社會越來越不平等,而全球化雖然造福了上層階級,卻讓升斗小民感覺自己只能任人宰割。」......頁45。或許台灣現今除了政治因素以外,底層民眾支持反萊豬、反對國際貿易協定,都如同桑德爾所說,便宜到的都是上層階級,下層根本撈不到什麼好康,所以才會讓執政黨意外於反對聲量如此之大,又簡單歸結於藍綠對抗而沒有深思。
「民粹不滿的兩種診斷:
一、第一種診斷將反菁英的民粹怨憤視為對種族、族裔,和性別多元化的反撲。
二、第二種診斷將勞動機階級的不滿視為全球化科技時代迅速變革所造成的徬徨失落。」......頁46、47。
「屈辱政治:
對下層者而言,上層菁英的傲慢令人備覺難堪。沒有人喜歡被人瞧不起,但才德至上論不只造成挫折,還帶來了羞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只要去試就會成功』的想法是一把雙面刃,既能激勵人心,也能惹人不快;雖然褒獎贏家,卻正大光明詆毀輸家。找不到糊口工作的人很難擺脫這樣一個令人喪氣的想法,失敗是他個人問題,自己就是缺乏才能與動力才無法成功。」......頁56、57。
「過去四十年來,才德至上產生的菁英在治國方面並不出色。美國自一九四○至八○年代的治國菁英表現優秀許多,不僅打贏了二次世界大戰、協助歐洲與日本重建、打造福利國家、解除種族隔離,還創造了四十年的經濟成長,而且窮人婦人雨露均霑。反觀之後的治國菁英,卻只為我們帶來大多數勞動薪資停滯四十多年(薪資停滯跟台灣差不多,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初入社會平均還是兩萬多,二○二一年人力銀行的統計是28402元。看似還好,可是大學畢業生趴趴走,有人拿的依舊是基本薪資,當然『菁英』專業人才也拉高了平均)、所得與財富不均直逼一九二○年代的歷史紀錄、伊拉克戰爭和打了遲遲未果的阿富汗戰爭(此書原版完成時是2020年,美軍最終在2021年失敗撤軍)、金融業鬆綁、二○○八年金融危機、基礎建設凋敝、全球最高的監禁率,以及一套視民主為兒戲的選舉財務及選區劃分制度。」......頁61。
以下各章balabala他提出許多例證,但多數顯得老生常談,不過引用了許多數據,除了信度較高的學術研究之外,也包含Google的網路統計資訊。論證最後直接跳到我比較意外或是驚訝的部分:
第七章 認可工作:
【絕望死】:「放棄工作還不是消沉的美國勞動階級最不幸的反應,許多人甚至放棄了生命,其中最可悲的莫過於『絕望死』(death of despair)的增加......二十世紀的醫療進步減低了疾病的威脅,預期壽命穩定提高;但在二○一四年到二○一七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非但沒有提高,反而開始減少,百年來首度連三年下降。」......頁292。
「過去二十年來,美國(四十五至五十四歲)中年白人的死亡率幾乎不變,但教育程度對死亡率的影響極大。一九九○」年代以來,美國大專以上學歷者的死亡率降低了百分之四十,高中學歷以下者卻提高了百分之廿五。」......頁293。
「執政菁英只有一個建議:上大學。讓自己有能力在全球化經濟裡競爭與勝出。學多少就賺多少。只要去試就能做到。
這個理想非常符合市場導向全球化的才德至上時代。勝者得奉承,敗者受屈辱。然而這樣的時代在二○一六年畫下了句點。從脫歐公投、川普崛起、國族主義高張到歐洲反殖民政黨出頭,在在宣告了這個理想的失敗。現在的問題是,替代的政治方案會是如何?」......頁309、310。
結語流於浪漫與理想,或許要喚醒全體美國人對美好烏托邦的努力與美國夢的反省,尤其是提醒或對中上階層(包括作者麥可˙桑德爾哈佛大學教授的身分本身也是)敲響警鐘:
「英國經濟史學家間社會評論家陶尼(R. H. Tawney)一九三一年出版《論平等》一書,主張機會平等充其量只是半個理想。『【向上流動】』的機會,」他寫到:「既不是普遍實質的替代品,也無法讓所得與社會條件的巨幅落差變得無關緊要。
一個人的社會福祉......有賴於凝聚與連帶。這代表社會不只要有出頭的機會,還要有高度的群體文化與強烈的休戚與共感......個人幸福不僅需要向上流動的自由,有機會過得舒適與體面,還需要不論是否出人頭地都能過上有文化、有尊嚴的生活。」......頁327。
而且這些真知灼見的闡述都來自大蕭條時期。
最後一段總結「才德思想認為,不論市場給予一個人的才能多少獎賞,都是他應德的報償。......社會看中我們的才能是我們好運,不是必然。......這份謙虛是個起點。它能讓我們告別無情撕裂我們的成功思想,超越才德霸權,攜手走向更少怨憤、更多包容的公共生活。」......頁331。
這本書絕大部分都是提出現象與例證,輔以研究統計數據來闡明才德至上論如何使美國夢幻滅,以及中下階層、尤其是最底層的人們幾乎無法翻身,憑努力擠身上流。最後桑德爾提出的解方浪漫甚至有點不切實際,要求或是「邀請」既得利益者參與社會改造是可能的嗎?或許有些少數良知或道德感重的上層階級份子會反思,而其中更少的人會投入行動。但是不可否認的,他提出了自身的觀察與論述,讓全體民眾知曉,並試著撥開濃霧找出解方,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
格內相關:
+++++++++++++++++++
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直譯的話是《英才的暴政:什麼變成了共同利益》,如果我沒理解錯誤的話,那中文書名是整個大改耶!)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作者: 邁可.桑德爾 Michael J. Sandel
譯者: 賴盈滿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1/02/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90元(這本書共368頁,定價卻490元,書價漲的好誇張,我的概念還停留在多少頁就大約多少錢的年代)
ISBN:978986134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