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電影」看 蓋馬汀《夢遊冰雪地My Winnipeg》:既自省又批判歷史!


蓋馬汀坐在火車上要逃離從小生活到現在、又愛又恨的城市溫尼伯,溫尼伯是個長年都是冰天雪地,人們總是夢遊中,邊走邊夢、邊夢邊活動。可是從來沒有人逃得出溫尼伯,他決定作夢細數城市每個角落、每段歷史大事件, 找到逃出方法;不知在夢中還是夢外,他編寫了劇本,將從前老房子租下,找了自己的母親,還有長相神似哥哥姊姊的演員將年少時光的細節、對話再現,企圖找到些道理...

去年對蓋馬汀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只因為搭得上下班後僅剩的時間,深夜看《心靈烙碼》,驚嚇感十二分,印象深刻、沒想到有這種電影。這次台北電影節看到蓋馬汀的新片,則是抱著期待的心情。電影裡的男主角同導演一樣也叫「蓋馬汀」,蓋馬汀將家鄉Winnipeg溫尼伯解構再重組,呈現私人心靈面貌的溫尼伯。城市歷史以及家庭記憶並重,饒富批判性的檢視城市的歷史以及當代政府的施政,另一方面解剖自己的家庭,重心放在睿智恐怖的母親身上;電影介紹總說是蓋馬汀最誠實,最自傳化的電影,但我總覺得無法這樣的短句概括,如果以這種期待,這部電影無法完全滿足。也不知該如何形容這部特別的電影,將奇幻、真實、謊言、概念、城市歷史、家族歷史、個人、層次、複雜、深度,融於一爐的現代黑白電影。它可能會是你看過最怪的電影,也可能會是你莫名喜歡的電影。


+++++++++++++++++++++++
格內相關閱讀:

+++++++++++++++++++++++
他山之石:
+++++++++++++++++++++++
夢遊冰雪地My Winnipeg
導演:蓋馬汀Guy Maddin
編劇:Guy Maddin、George Toles

演員:
Darcy Fehr ... Guy Maddin、Ann Savage ... Mother、Amy Stewart ... Janet Maddin、Louis Negin ... Mayor Cornish、Brendan Cade ... Cameron Maddin、Wesley Cade ... Ross Maddin、Lou Profeta ... Himself、Fred Dunsmore ... Himself、Kate Yacula ... Citizen Girl、Jacelyn Lobay ... Gwenyth Lloyd、Eric Nipp ... Viscount Gort、Jennifer Palichuk ... Althea Cornish
得獎紀錄:多倫多影展最佳加拿大電影
上映日期:2008.6.13美國、2008台北電影節
國別:加拿大

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大和卡蹭/ 剥き出しにっぽん:無厘頭卻哀傷

太郎在高中逞強鬥勇頗有威望,畢業後卻不知未來方向。關心他的爺爺跟他一樣愛DIY自慰,卻為了無法重振「雄風」而絕望,爸爸是個窩囔廢,只會對媽媽亂發脾氣;房屋仲介在出租一棟美麗的洋房和農地,他開口相邀喜歡的女生一起到鄉下種田,沒想到女生一口答應。逃家前夕,失業老爸要硬跟上車。奇異的三人行來到鄉下,卻發現跟照片裡完全不一樣,只有搖搖欲墜的破房子和荒地.......


雖然影片介紹說是一部「無厘頭」的電影,但是《大和卡蹭》不是一般認知讓你笑得亂七八糟、看完很輕鬆的那種。它的「無厘頭」也好笑,但是帶著哀愁與沉重。裡面的主角並沒有因為發生了一些愚蠢的事而自嘲超脫,而是更陷溺於生命的無奈裡。尤其反映在男主角太郎做什麼都不對,做什麼都提不起勁,覺得未來沒有希望;其他人也是如此,爸爸無法作為表率一副孬樣,爺爺風燭殘年自己都照顧不來。一般年輕人為主角的電影大多走的是一條熱火青春,未來無限光明、無限可能的路線,這部片走的是相反路子。不知到底揭露多少日本年輕人、以至於其他國家的景況。石井裕也這部學生時代的作品,不可避免有些缺點,比如說:演員稍嫌生澀的演技、電影節奏有時太慢。但其企圖心壓過這一切,真實面對社會不帶太多包裝(惟有無厘頭笑料這點),也完成一部不錯的電影。

格內相關閱讀:

他山之石:

大和卡蹭/Bare-assed Japan/剥き出しにっぽん)
導演:石井裕也
演員: 登米裕一、二宮瑠美
上映日期:日本2005
得獎紀錄:2005 PIA影展大獎、音樂獎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電影」看 鈕承澤《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好笑有意思的電影

豆子是個愛說大話的導演,有個忙著兼差的製片,混水摸魚的劇組,以及擁有一個總是在籌錢沒什麼搞頭的公司。他的私生活一樣一團糟,愛撒嬌但不時大發脾氣遷怒女友甯甯,還到處劈腿,甚至跟她的好朋友有一腿...甯甯強拉著豆子去做心理治療,他十分不屑。一次跟女星車震被人踢爆後,兩人的關係幾近決裂,同時公司也在停擺狀態,連薪水都發不太出來根本拍不成戲,他轉而獨自求助心理治療,想挽回關係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這部電影虛虛實實,裡面提到娛樂圈內的醜事、八卦,業界情況,八九不離十,呈現在這部電影裡,但是以特別的說故事的手法包裝。裡面的角色豆子自承要拍一部「偽記錄片」,而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電影也確是如此。角色的名字、綽號跟現實人生一模一樣,就像飾演他們自己。串場的明星或是路人甲乙丙丁,以受訪的形式插入片中,成為影片的提詞、旁白或丟出疑問,也不知道是真受訪還是設計演出的假受訪;裡面有許多有趣的片段,很能引出台灣觀眾的共鳴,像是娛樂圈的好友聚會,髒話連篇地痛罵政府政客,還要將這些奇想拍成電影申請國片輔導金。不僅如此,髒話似乎是片中角色的說話提詞,髒話台詞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沒看過髒話台詞這麼多的電影,但效果並不會引人反感而是白癡又好笑。還有拿藝人大麻案、政治明星邱毅開玩笑......等。

我並不覺得如宣傳所說:是部「真誠、勇敢」的電影,但覺得是部十分有趣,能引起觀眾共鳴歡樂的電影。在「豆子」從渾蛋轉做好人,又再度面臨誘惑的過程中,呈現我們似乎了解卻又不了解的台灣娛樂圈運作電影;看電視劇《我在墾丁天氣晴》時,我覺得鈕承澤拍的片是好看的,看《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覺得他是有才氣的。希望他還能有下一部電影。
格內相關
卵生水筆仔

他山之石: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What On Earth Have I Done Wrong 
導演:鈕承澤
演員:張鈞甯、鈕承澤、柯奐如 Huan-Ju Ko、丁 寧 Ning Ding、屈中恒 Chung-heng Chu、王俐人、修杰楷、ELLA、鄭元暢、蔡康永、小S 
編劇:曾莉婷、鈕承澤、蔡宗翰
攝影指導:周以文
美術:林孟兒
剪接:蘇珮儀、曾莉婷
音效指導:杜篤之
音樂:范曉萱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電影」看 市川崑《緬甸的豎琴Harp of Burma》:氣質不凡的電影

大戰期間緬甸有隻特別的連隊,因為連長是音樂家的緣故,教弟兄歌唱提倡士氣,並且還有一位上兵水島是緬甸豎琴高手,豎琴不離身。1945年日本投降之際,連隊也跟著投降,上兵水島奉命說服在山頂仍頑強抵抗的日本軍隊,可是山上的日軍不聽勸,死戰到底而全軍覆沒,水島不知所蹤,認定死亡...無數的日軍在大戰過程中死亡,曝屍在緬甸荒野,此時出現一名苦行僧,到處埋葬曝屍荒野的日軍。被俘虜的日軍連隊在路上遇到了長相酷似水島的苦行僧,呼喚他卻沒有反應,他們懷疑苦行僧根本就是水島...
《緬甸的豎琴》是充滿詩意 很有「氣質」的電影。連隊派水島出去偵查,居然靠所彈奏的豎琴曲來決定前進或是有危險。月夜裡,日軍在村莊與英軍對峙,邊奏豎琴並歌唱,原本是為鬆懈敵人戒心掩護,但唱著唱著卻真的陷入思鄉的情緒裡,同時合圍的英軍,也受到感應唱起英文歌來。日軍沉默下來,但水島稍後幫英軍伴奏起來,日軍接著再度加入歌唱,就在日文、英文的相互唱和下,平和結束應該要兵戎相見的一夜;緬甸豎琴在片中是個很奇妙的象徵,它既是軍隊在征戰時暫時忘卻眼前困阻之物,也是軍隊行軍的傳訊之物,也是緬甸孩童賣藝讓英軍一解思鄉之苦,也是水島無法言說時的意念延伸,其美妙音樂更是片中的催化劑引人落淚;這反省戰爭的電影非常不同,一般電影的手法多半是呈現戰爭的殘酷莫名奇妙處,又或是像《硫磺島的英雄們》描述戰時英雄回到現實生活後,與人格格不入社會不接受,不得善終。《緬甸的豎琴》卻從大戰剛結束這段時間,以在緬甸被俘虜日軍為主角,不管是設定的時間對象、電影的內容發展、傳達的概念、手法,非常高明、不落俗套,一半要歸功導演市川崑,一半則歸功於其編劇夫人和田夏十。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閱讀:
+++++++++++
片名:緬甸的豎琴Harp of Burma (Biruma no tategoto)
導演:市川崑 Kon Ichikawa
編劇:和田夏十
演員:三國連太郎 Rentaro Mikuni、西村晃 Kô Nishimura、三橋達也 Tatsuya Mihashi
上映日期:1956年1月21日
片長:116 min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電影」看 藤田榮介《全然大丈夫》:演員搞笑得出色

遲鈍的照南夢想成立一個世界級嚇死人的鬼屋,總是扮鬼嚇陌生人及朋友。木下長得漂亮清秀,做事卻總是笨手笨腳被人嫌棄。久信是個對每個人都好的爛好人。幾個怪咖遇在一起,激起一連串荒唐、Kuso的亂七八糟人生......

同樣是Kuso類的電影,光看劇情簡介會以為《全然大丈夫》跟《舞妓哈哈哈》是類似的電影,其實不然。《舞妓哈哈哈》主題明顯而節奏明快,《全然大丈夫》由一連串細碎的小爆點所組成、節奏平緩,但兼顧到三個主角戲份的平衡也是不簡單的事。裡面最有趣、特殊的搞笑橋段,就屬與照南相關的扮鬼、嚇人、被鬼嚇這部份,自製模型精細逼真、惡搞興味十足,嚇人方式也頗具巧思。倒是其餘的部分不少人也可以拋出類似東西;演員部份,荒川良良挑大樑也蠻撐住場面,木村佳乃是演技一流的百變女郎,每部片的氣質都不一樣。

電影欣賞完後,導演和男主角荒川良良都來到現場。對於觀眾的提問,導演似乎有些狡猾。問到整部片的預算?模型道具製作預算?導演一連回答兩個「不清楚」、「花得很少」,有答等於沒答。荒川良良本人非常高大,目測約有190以上,回答問題時輕聲細語,感覺是蠻文靜溫柔的一個人,跟電影電視裡出現的遲鈍少根筋的形象不太一樣。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閱讀:
++++++++++++++
片名:全然大丈夫
導演:藤田容介
撮影:池内義浩
配樂:エコモマイ
演員:遠山照男/荒川 良々(荒川 良良) 木下あかり/木村佳乃 小森久信/岡田 義徳(岡田 義德) 骨董修復職人・湯原/田中 直樹 近所の金物屋・栗田/きたろう 照男の姉・智子/伊勢志摩 旅番組レポーター・ヤマトタカル/村杉蝉之介 「デラックリン」社員・梅沢/江口 のりこ(江口 德子) 照男の叔父・浩太郎/小倉一郎 清掃員・豊原/根岸季衣 ホームレスのアーティスト・ヌーさん/白石加代子 ホームレス・ナガやん/大久保鷹 照男の父・英太郎/蟹江敬三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電影」看 肯洛區Ken Loach《吹動大麥的風》:豪情本色的小人物版

戴米恩眼見愛爾蘭同胞受英國軍隊欺凌、奪去生命,原本當醫生的夢想有了轉變,他加入哥哥泰迪為首的游擊隊,與英國軍隊作戰。歷經同伴背叛、朋友死去的等慘痛代價,激烈的以暴制暴的手段,終於換來英國的終戰協定。愛爾蘭獨立,但北愛爾蘭依然被英國統治,組織對於戰與和出現不同聲音,內部展開戰鬥。戴米恩和泰迪站在對立的兩邊,手足相殘無可避免......

同樣是講1920年代愛爾蘭從英國獨立前後的歷史,《豪情本色》偏重大歷史、大人物、麥可柯林斯主和的觀點,《吹動大麥的風》則是小歷史、小人物、戴米恩的觀點為主。恰成一種映照關係,戴米恩跟柯林斯的處境類似,有著同樣的無可奈何,因為信念觀點、對國家何者為好何者為壞的觀點對立,必須與昔日的好朋友親兄弟互相殘殺。由主角的立場出發,《豪情本色》突顯主和派爭取得來不易的理由,將主戰派描繪成好煽動的權謀人士;《吹動大麥的風》著眼於正義無法伸張,犧牲北愛根本不算獨立,將主戰派描繪成昧於事實、沉迷權位的小人嘴臉。愛爾蘭曲折血淚交織的歷史,不斷提供電影發揮的題材,而且不少好電影脫胎於此。

隨著戴米恩一生的劇烈變化,觀影時的心情也受波動。有幕要殺掉叛徒,叛徒也只是個他從小看大的17歲男孩,看著戴米恩的哽咽、猶豫、不忍,以及執行完畢後雙手亂揮慌亂走下山坡,看得很難過,但一方面又覺得「席尼墨菲」演得真好,情緒突然打岔回到理智面;有時看好演員、知名演員演戲,總會有這種困擾,這位演員你已經熟悉到,在螢幕上稍稍瞥過眼出現0.1秒就能認出來,甚至就是衝著演員來看電影。你無法避免知道他在「演戲」,少數時候會融入劇中,但多半你都認知到。此時已經無關乎演技,換作是艾爾帕西諾的電影,一樣會有這種問題發生。除非是超級驚人的演出,比如說《女人香》裡的艾爾帕西諾,《計程車司機》裡的勞勃狄尼洛,出現在螢幕前的靈魂就等於那個角色,才能全然忘卻。一般而言,只有素人演員、遠方國度的不知名演員、第一次見到的演員演的好戲(就像是戲中的老媽媽),才能完全沉浸投入在電影中,不然常常「覺察」到正在看「演員」,干擾觀影情緒、電影情境。我這個問題目前無解。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閱讀:
+++++++++++++++
片名:吹動大麥的風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導演:肯洛區Ken Loach
編劇:保羅拉瑞提
演員:席尼墨菲 Cillian Murphy、Pádraic Delaney
得獎紀錄:本片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全美票房: 183萬美元、北市票房:111萬台幣
英國上映日期:2006/06/23、美國:2007/03/14 (限定地區)、台灣:2006/12/08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電影」看 伍迪艾倫《命運決勝點Cassandra's Dream》:結局耐人尋味


感情很好的兩兄弟,從小到大總是互相罩對方。弟弟一次豪賭欠下巨額債務,兩人想破頭也找不到解決方法。此時,轉機出現了,富豪的舅舅恰巧從中國經商回來敘舊,兩人便向他尋求幫忙。舅舅答應下來,但開出了一個嚇人的條件,要他們殺一個人......

伍迪艾倫的《Cassandra's Dream》被翻譯成「命運決勝點」,可以說是對也不對,「決勝點」沿用了倫敦三部曲第一部《愛情決勝點》的片名字尾,與之作連結。加之劇情裡也有一個殺人與否的關鍵時刻,勉強說得通,但畢竟是網球術語還是有點怪怪的。話說回來,直譯的話,更會讓觀眾摸不著頭腦,難道要叫「卡珊德拉之夢」?!「預言家的夢」?!

伍迪艾倫素樸簡單的手法構築整部電影,在生活的日長,人與人的相處互動,事物一點一滴發生變化,推動著劇情。配樂少有,幾乎僅在電影末段高潮時配以有緊湊張力的古典樂,感覺多半時候的聲音都是背景的正常收音。若是少看這些冷門「藝術片」的觀眾,可能會覺得無趣:為什麼不好好的殺人,血腥刺激的殺人鏡頭呢?為什麼沒有好聽到不行的動人配樂呢?儘管,我也覺得這部片從頭到尾有點悶,劇情一路往無法回頭的死胡同裡走,終於到了最後一刻,沉迷於財富聲名的哥哥準備殺弟弟滅口時,伍迪艾倫畢竟是伍迪艾倫,不是一般容易猜想的結局,也不是故作驚人翻轉耍觀眾的那種,而是給人悵然的不凡結局。

這部片子裡的兩位要角,伊旺麥奎格和柯林法洛表現都不算差,柯林法洛片中殺人後失心瘋演得很有說服力,感覺活脫脫就是那個承受巨大道德壓力譴責的弟弟泰瑞,完全進入角色中,不像他以前拍那些好萊塢片,感覺是「演出來的」;伊旺麥奎格可能戲演太多,有時感覺「油」了些,重複著以前的表演。尤其是每次露出他那個招牌的迷人笑容時,就露了餡,馬上強烈提醒他是伊旺麥奎格,而不是角色哥哥伊恩,因為這個一模一樣的笑容,在《星際大戰》出現過、在《神秘島》出現過、《大智若魚》出現過、《愛情趴趴走》一再一再地出現,真是夠了!就像阿湯哥在電影裡的狂奔,不管是《世界大戰》、《不可能的任務》、《關鍵報告》、《黑色豪門企業》...都是一個樣。

+++++++++++++
他山之石:
命運決勝點  by聞天祥   有段解釋片名來由
命運決勝點  by claudialiu
+++++++++++++
格內相關閱讀:
+++++++++++++
片名:命運決勝點 Cassandra's Dream
導演: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編劇: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演員:伊旺麥奎格 Ewan McGregor、柯林法洛 Colin Farrell、湯姆威京森 Tom Wilkinson
製片預算 :1500萬美元,全美票房: 97萬美元,北市票房:161萬
上映日期:2007/10/31法國,2008/01/18 北美限定地區,2008/03/14台灣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電影」看 Florian《竊聽風暴》:餘韻不散

兩德統一前,東德秘密警察橫行,教官衛斯勒覺得劇作家德勒曼大有問題,自動請命監視,日夜監聽監看他的一舉一動。長期的監視他和女友西蘭的生活中,魏德勒的心慢慢軟化,認同這些被監視的人,跟著喜歡上海因利西的詩,沉醉於德勒曼彈的《一個好人的奏鳴曲》;因為亦師亦友的導演被國家逼死後,德勒曼不再懦弱決心反抗,寫批評文章送出鐵幕外發表。衛斯勒本應報告上級,卻幫忙掩蓋。文章順利在西德發表後,引起大震撼,衛斯勒也被貶為檢查信件的小員;兩德統一後,東德的高官仍是西德的權貴,衛德勒不得翻身,靠送廣告信件維生。劇作家來到檔案局調出當年的檔案發現真相,並找起衛德勒,卻在找到下車相詢之際轉身回頭...
 
《竊聽風暴》是部非常引人入勝的電影,前大半段透過衛斯勒監視德勒曼的主線,旁及週遭的小人物、大人物的生活,營造出歷史的氛圍,社會下眾人的縮影。衛斯勒如何從一個冷血無情國家至上的冷峻面孔,受到他所監視的德勒曼影響,慢慢軟化他的心腸立場開始擺盪,是整部片的劇情重心。電影也完整地展現藝術家有血有肉的情感與掙扎,不僅感動魏斯勒也能說服並感動觀眾,使觀眾進入當中的情境;結尾也有想法不老套,快到結尾時一波三折讓心情一次又一次攪動,看完悵然餘韻不散。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閱讀:
++++++++++++++++++++
片名: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國別:德國
導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編劇: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演員:尤瑞克穆黑 Ulrich Mühe、塞巴斯欽寇奇 Sebastian Koch、瑪丁娜吉黛克 Martina Gedeck
得獎紀錄: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製片預算 200萬美元;全美票房: 1121萬美元;北市票房:217萬台幣
上映日期:2006/03/23德國、2007/02/23北美限定地區、2007/02/09台灣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電影」看 伯格曼Bergman《戀愛課程En Lektion i Kärlek》:生活是不停變動不斷學習


婦科醫生大衛與情婦在診所談分手後,便丟下等候的病人為重要的事出門。司機開著汽車載著他,車上小睡時,他夢到以前的事,情婦藉病人的身分接近並挑逗他,他嚴正拒絕。但是一次又一次挑逗後,終於受不了誘惑。汽車開到了火車站,醫生交代幾句,急忙搭上火車。車廂內遇見一名中年男子與一位美豔婦人,婦人起身離開車廂,中年男子跟醫生打賭能吻到婦人,也跟著離開車廂。醫生獨自在車廂看出時,不小心抖落夾在裡面的女兒照片。鏡頭跳到有次醫生開車去找在避暑地的家人,開車途中剛好遇到正要逃家女兒,醫生提議帶女兒完一整天,並聽著女兒心事,女兒透露她心儀的女孩子最近變了,愛上一個蠢男人,她不喜歡家裡的氣氛,父母不相愛,父親有了情婦,母親與他人有染。醫生聽了很緊張,追問妻子情夫的事。鏡頭跳回火車上,婦人進入車廂,臉上有個巴掌印的男子稍後也進來,隨即拿著行李出去。醫生與婦人交談起來,針鋒相對地談起夫婦相處之道,女人難為、男人難為。原來,婦人瑪莉安就是醫生的妻子,正搭車去會丹麥畫家,從此廝守。鏡頭又回到 以前醫生出軌,妻子懷疑試探的時候。鏡頭又跳回車內,大衛調侃妻子的情夫卡爾亞當。鏡頭又跳回年少時,卡爾亞當、瑪莉安、大衛好朋友三人行的時候,卡爾亞當與瑪莉安原本要結婚,最後一刻她卻反悔,決定與大衛在一起。鏡頭又回到火車內,瑪莉安勸大衛放手,大衛卻緊跟著她,一起下了火車,看到迎接的卡爾亞當,三人一起到了酒吧。大衛故意與女子熱情擁舞,激起瑪莉安的忌妒心,她也如他所願,在酒吧大吵大鬧。此時警察突來臨檢,酒吧內人潮一哄而散。冷清的街頭上大衛正安撫著瑪莉安,此時一部汽車開了過來,是大衛早就安排好的,載著他們兩人來到飯店,被隆重招待進入房間 。愛神也拿著弓箭悄悄潛入。
 
《戀愛課程》是部設計非常精巧嚴謹的電影,雖然電影裡面的事僅僅在緊湊一天內,經過主角常常不經意地回憶,交代了角色們見面時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張力糾葛。電影透過裡面人物某些小事的觸發,或是做夢、或是看相片掉進回憶裡,跳回往日時光,手法儘管簡單卻讓觀眾看得很明瞭,有些電影想做得漂亮直接略過中間的連接點,大費觀眾腦力也不一定達到效果,反而是不漂亮了;伯格曼的電影裡的角色,常會相互深刻的哲思的話語對話、攻詰、嘲笑,儘管想來不太實際,怎麼會有人不時在講這麼有「內容」的話,但是在角色逼真入戲的演技帶領下,卻又能感受到其內心的痛苦掙扎,變得可以接受。然而更驚人的是,他的電影總能銳利地一語道中反覆出現的世俗問題核心,宛如一面鏡子讓人看清楚自己的景況;不算長的劇情裡,放入了男女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問題。身為主角的醫生和妻子之間的愛情也不斷變化,從年少到中年,從害羞、熱戀、淡漠、出軌、挽回,經歷許多冷暖變化,甚至還有老夫老妻的祖父母作為對照;儘管探討是深刻的,但是整部電影基本上是部喜劇,認真之餘也常安排笑點,讓角色鬧笑話,稱得上幽默,同時也是部講故事方法特別的愛情小品。
+++++++++++++++++
他山之石:

A Lesson in Love
En Lektion i Kärlek
+++++++++++++++++
格內相關閱讀:

「電影」看 伯格曼Ingmar Bergman《莫妮卡》:自有股抒情浪漫
「電影」看 荀柏格《折磨Hets》:折磨關係處處
+++++++++++++++++
片名:戀愛課程 En Lektion i Kärlek、A Lesson in Love
導演:伯格曼Ingmar Bergman
編劇:伯格曼Ingmar Bergman
攝影:Martin Bodin
配樂:Dag Wirén
演員:Eva Dahlbeck (Marianne Erneman), Gunnar Björnstrand (David Erneman), Yvonne Lombard (Susanne Verin), Harriet Andersson (Nix), Åke Grönberg (Carl-Adam), Olof Winnerstrand (Professor Henrik Erneman), Birgitte Reimer (Lise), John Elfström (Sam, the chauffeur), Renée Björling (Svea Erneman)

國別:瑞典
片長: 96 min;黑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