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9日 星期二

夏日的blog傳說 day30---8月28日---褚遂良「伊闕佛龕記」


帖碑名:唐,褚遂良,〈伊闕佛龕碑〉

褚遂良為初唐人,由魏徵引薦給唐太宗擔任侍書,常為唐太宗辨別書跡真偽。有次唐太宗徵得一份古人書法,讓褚遂良辨別是否為王羲之真跡,褚看了一會兒說:這是贗品。唐太宗問:「為什麼?」褚遂良將作品拿起透過陽光看,對太宗說:「這小字的點和波字的捺,有一層比外圈黑的墨痕,王羲之比走龍蛇,不應該有這敗筆。」從此太宗更加佩服褚遂良;看到褚遂良的辨王,能體會當時的情境。有次杜老師上課時,有位學生拿了一副于右任的對子拿給老師鑑定,老師也說右老的字每個字都像太極的圓,沒有空隙可入。然後也挑了幾處敗筆,含蓄的說這副對子有些問題。

褚遂良的字瘦可是卻有勁,又帶股飄逸感。自己寫時總覺得字乾巴巴的,可是又寫不出那股勁力和飄逸感。還需要練一段日子才能見人。

用具:
《三龕記》,褚遂良
「誰與爭鋒」
毛邊紙




2006年8月28日 星期一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9---8月27日---「宋徽宗詩帖卷」


帖碑名:宋,宋徽宗,〈宋徽宗詩帖卷〉



宋徽宗作為一個皇帝是糟糕的,幾乎把江山送掉。作為一個藝術家卻是非常高明而有天才,自創「瘦金體」,擅畫,主導北宋後期畫院。廣收書畫精品,為歷代內府收藏之冠。
宋徽宗的字「勁逸」,看似不難,原本以為不會太難操作,寫了幾個字後才發現,既要求「勁」還要注意瘦金體點畫字型,實在不簡單,加上寫在宣紙會暈開,更是難求一模一樣。臨寫出來只有兩個字能看,剛好一大張一個!邱振中教授提到瘦金體時說:特別羨慕徽宗有一管好筆。令我有點疑惑的是:徽宗的筆真的有獨到之處,一般筆寫不出來嗎?

用具:
《宋徽宗詩帖卷》,宋徽宗
「得心應手」特號
黃記2GA宣


2006年8月27日 星期日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8---8月26日---沈尹默「秋明堂雜詩」


帖碑名:民國,沈尹默,〈秋明室雜詩〉

沈尹默(1983-1971),原名君默,字中,號秋明、瓢瓜,是中國近代的詩人、書法家,書法以小楷最有成就。文革時遭受迫害,書稿墨跡付之一炬,含冤而死。

以前向陳欽忠老師請教,練小楷該練哪家好,老師給我這本字帖。原本是老師上課用的,不過近來課堂上已經不教小楷,就索性給我。雖然擁有這本字帖已經好幾年,不過卻也沒有好好練過,實在辜負老師一番好意。寫起小字總覺得很拘束,而且也蠻耗費心神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筆大的關係。在深夜裡寫字,越寫越想睡,只好先休息一下看看電視,轉移注意力再繼續寫。

用具:
《秋明堂雜詩》,沈尹默
「誰與爭鋒」
槽底紙

20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7---8月25日---懷素「自序帖」


 帖碑名:唐,懷素,〈自敘帖〉




〈自敘帖〉是唐代僧人懷素自敘他習草書的歷程及時人的評價讚賞。一般提到草書,最先想到的就是張旭和懷素,並稱「張顛素狂」。在飛動的草書中,即便看不懂字,也能從圖像的韻律感和音樂性中領略到美。這本字帖原文加題誌長1521公尺,一開始字與字分離,後來便慢慢連為一氣,寫得酣暢淋漓。目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今天臨帖照例是從頭開始,不過〈自敘帖〉最精華是到了中後半段字全連在一起、筆走龍神。我卻還沒寫到那裡,只寫開頭一點點,沒寫到那裡是有點遺憾。懷素的草書線條連來連去好像永無終止一日,寫起來也有種暢快的感覺。



 




用具:

《釋懷素草書字敘帖》,上海書畫出版社

「誰與爭鋒」

槽底紙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6---8月24日---王獻之「廿九帖」


帖碑名:王獻之,〈廿九日帖〉




東晉宰相謝安(淝水之戰大勝者)有天問王獻之說:你跟你老爸(書聖王羲之)比起來如何?王獻之回答:「故當勝。」謝安不以為然,獻之又說:「世人哪得知?」可見他對自己的字很有自信。在父親偉大的身影下,通常都沒能有大成就,或是略有小成卻被抹煞。能走出自己的路的例子很少見,也非常不簡單。

〈廿九日帖〉出現楷行草三體,卻融合了非常流暢自然。現在流傳的本子是雙鉤摩本,這本帖子雙鉤技巧精妙,歷來評價「下真跡一等」,即是比真跡差一點點。今天比較注意起筆收筆時的筆鋒位置,寫起來感覺比較好,不過行氣還是連不起來。





用具:

《晉 王獻之 尺牘集》,西伶印社出版社

「誰與爭鋒」

槽底紙












-----

2006年8月23日 星期三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5---8月23日---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帖碑名: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與王珣的〈伯遠帖〉、王獻之的〈中秋帖〉被乾隆皇帝封為「三希」,供奉在「三希堂」,乾隆皇帝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目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快雪時晴帖〉用潤圓潤老練,一定程度上影響趙孟頫的書風。



這本帖子圓潤老練,我臨得既不圓潤也不老練,還常露鋒,簡直犯了大忌。單字的筆畫連結斷了氣,字與字之間的也不連貫,真是差遠了...每天臨帖寫文章,最後總要來個千篇一律的自我批判,真是不知所為何來><



 



用具:

《王羲之傳本墨跡》,上海書畫出版社

「誰與爭鋒」

槽底紙














2006年8月22日 星期二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4---8月22日---王羲之「喪亂帖」

 帖碑名:王羲之,〈喪亂帖〉





 

現存的喪亂帖為唐代摹本,唐代時被鑒真和尚帶往日本,此後一千多年都在異國,現存於日本宮內廳。喪亂帖描寫王羲之洛陽祖墓被胡人掘墳的悲痛之感。被視為王羲之摹本中的精品。



這本帖子寫起來感到非常困難,看似簡單,但是技法卻多變老練又有才氣,筆畫、線條很難操作。雖然大體上有個樣子,可是筆畫中細緻的東西卻把握不住,字的神氣都不見了,如果原帖是10分,大概只臨出1、2分,挫折感很大。



「是鞋子,人家不會把你往頭上戴。是帽子,人家也捨不得把你往腳下採」書法講的是功力,很難投機取巧速成而致,書法家往往都很晚成名,王羲之也是中年以後。這句話不管是書法或是其他方面都是一體適用,是杜老師上課時的吉光片羽!





用具:

《王羲之傳本墨跡》,上海書畫出版社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3---8月21日---董其昌「酒德頌」


帖碑名:董其昌,〈酒德頌〉

董其昌是明代名氣最大也是影響最深的書法家,勤於臨帖,主張透過臨摹自己性情相近的帖碑,就能發展出有自己風格的字。晚年喜歡用淡墨乾筆,為文人字的代表,清雅閒適,對於「禪」有很深的研究,也回饋到他「禪書合一」的書風。

〈酒德頌〉是竹林七賢之一劉伶的作品,劉伶愛酒、嗜酒,甚至留下一篇讚頌酒的文章,董其昌選擇這篇書寫,或許他也是愛酒之人吧!〈酒德頌〉感覺是以速度稍快的行書寫成,可是卻還是留有閒適的氣氛。自己臨帖時,第一張以我的正常速度,寫得慢字就呆,沒有原帖飄逸的感覺。第二張寫得快,看起來卻又毛毛躁躁,線條也不結實。

用具:
西泠印社,「明 董其昌 行草書卷酒德頌」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2006年8月21日 星期一

夏日的blog傳說----第22天---張玄墓誌銘


帖碑名:〈張玄墓誌銘〉



「張玄墓誌銘」北魏普泰元年立,因避諱康熙名字玄燁,亦稱「張黑女墓誌銘」,這部墓碑藝術成就高,外寬內緊,時有行書筆意,既端莊又妍美。

雖然墓誌銘長得都有點相似且數量繁多,但每部作品的「神氣」大異其趣,也是最主要的區別點。其實不只墓誌銘,抓住作品的筆意向來是臨帖最高境界。可是做起來卻是困難的,像我自己,往往個別的筆畫很像,但整個字、行、列的神氣就是不對。張黑女今天是第一次寫,「味道」也抓不太到!


用具:
二玄社,「墓誌銘 下」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毛邊紙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1---8月19日---柳公權「玄秘塔碑」


帖碑名:柳公權,〈玄秘塔碑〉



有句話說「顏筋柳骨」,前面是說顏真卿,後面兩字就是說柳公權的字「筋骨剛健」,非常有力道。柳公權(778AD-865AD)為唐朝人,初學王羲之,後學顏真卿,將顏真卿的自豐潤後,成就他的「柳體」。此碑為他六十四歲的作品,是非常典型的「柳體」。

以前國中,學校有位陳老師總在週會時集中訓練幾個書法寫得比較好的同學,同學去曬太陽聽主任訓話,我們則練書法。那時練書法的同學大多寫歐陽詢的九成宮,只有我寫顏真卿,另外一個女孩吟秋寫柳公權。老師總是說如果我們寫得好,比賽會比較吃香,因為大多數人都寫歐陽詢,如果寫得不一樣,比較讓人耳目一新。不過,我的實力總是普通,也沒在校外拿過什麼獎。唯有一次在例行練習時,感覺突然開竅,寫得十分順手快意,老師也說:如果比賽也像這樣,絕對能拿名!不過那種「神入」的感覺也只有那一次,可能也是我練習不勤,能量蓄積不夠吧。

柳公權的「勁」寫起來真能感受到,那股勁力好似會回饋到書寫者身上,比較有活力。



用具:
湖北人民出版社,「柳公權玄秘塔碑」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黃記2GA宣


2006年8月19日 星期六

夏日的blog傳說 day20---8月18日---顏真卿「多寶塔碑」


帖碑名:顏真卿,〈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為顏真卿44歲時的作品,屬於顏真卿早期作品,仍受晉二王和初唐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 書法影響,反映晉和初唐的書風,雖然和晚期「筋骨雄強」的書風不同,但因為接近流行書體,使得這本帖子長期受學楷書的人歡迎。

顏真卿的楷書是我接觸最久的,國二到國三的兩年,就只寫「勤禮碑」。原本第一本字帖是黃自元,那時是到書店隨手挑了本喜歡的。後來國中的書法老師,跟我講學楷書最好選唐四家。有天又毅然決然到書店挑字帖,因為受「書法可以變換氣質」這句話影響,選了看起來剛強威壯的顏真卿學,「勤禮碑」也一用用了兩年;今天到問津堂買字帖,看到顏真卿的楷書頓時很懷念。雖然也想過買「勤禮盃」,不過拓本實在是過於模糊,就選了拓得很清楚的多寶塔碑;雖然已經多年沒碰,今天在書寫時仍是感到很熟悉,原來有些記憶也跟著書寫紀錄下來。



用具:
湖北人民出版社,「顏真卿多寶塔碑」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黃記2GA 28格宣





2006年8月18日 星期五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9---8月17日---黃庭堅「行書贈張大同書卷」


帖碑名:黃庭堅,〈行書贈張大同書卷〉



黃庭堅,北宋人,為蘇門四大弟子之一,開江西詩派,是著名的書法家、詩人和政治家。書法方面,與蘇軾、蔡京、米芾並列宋四大家,引領書壇走向文人書風,重視個人風格。其字和人,給人「疏朗」的感覺。

「行書贈張大同書卷」為美國人約翰‧艾略特所收藏。約翰‧艾略特收藏不少精品,他與中國美術史學者方聞的合作,使得收藏和研究兩獲其利。藉由方聞的眼光、建議,他得以收藏更多真正的「好東西」,方聞及其他研究者也可就真跡來研究; 這本帖子不是很好寫,不時要連續轉筆。看似簡單的字,線條內部細微的變化卻很繁複,不好操作,寫起來還蠻費功夫的。寫了一張卻覺得不夠,感覺有些寫法快抓住了,怎麼可以現在停止呢!


用具: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2006年8月17日 星期四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8---8月16日---米芾「蜀素帖」


帖碑名:米芾,〈蜀素帖〉



米芾為宋代人,集書畫家、收藏家、鑑定家一身。善用筆,號稱「八面出鋒」,字最有姿態。臨摹的功力深厚,以假亂真,現存王羲之墨跡,常被視為米芾所仿。繪畫也獨樹一格,有「米家山水」一稱。蜀素帖為西元1044年四川所製造的名貴卷,主人林希收藏20年,遍尋名家書寫,最後才找到米芾寫下他自作的8首詩,那年他38歲。

米芾的姿態萬千,卻又有一股英挺的氣勢。臨帖時前者就難,後者更是不易達到。有時是用筆上技術不足,不過更多是個人氣質的不同。有句成語說「字如其人」,溫婉的人寫的字大體是溫柔的。像米芾這種瀟灑癲狂的人,字就英氣勃勃。這點我更難以做到,因為這不屬於我的「氣質」。



用具: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2006年8月16日 星期三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7---8月15日---蘇軾「黃州寒食詩」

帖碑名:蘇軾,〈黃州寒食詩〉






元代書法家鮮于樞將和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定為「天下第三行書」,僅次於王羲之〈蘭亭集序〉和顏真卿〈祭姪稿〉。此時是蘇東坡被貶至黃州第三年,哀愁、感傷、多病感嘆都在這首詩中表露無遺,書法跌宕多姿,流露出當時的心情。黃庭堅作跋評論:「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黃州寒食詩〉感覺凝練、樸拙,不像王羲之的字那種漂亮流利,然而詩的韻味交融書法的藝術魅力,成為第一流作品。寫起來時筆畫、相似度 還不是最大問題。最重要的韻味卻很難出來。沒有像蘇東坡的坎坷歷程,還有當時的心境,臨出來的東西味道很難對。但這部名帖中的名帖,依然提供後世書家無盡地滋養。

 

用具:
浙江人民美術,《天下三大行書》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2006年8月14日 星期一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6---8月14日---顏真卿「祭姪稿」



帖碑名:顏真卿,〈祭姪稿〉





 


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姪稿〉和蘇東坡〈黃州寒食詩〉並稱天下三大行書。〈祭姪稿〉倉促寫就,可以看到許多凌亂、塗改、刪掉的筆勢和記號。雖然如此,其真情流露、哀痛姪兒死去的不捨心情卻從作品中看出,其藝術精神和魅力即使是不懂書法的人,還是可以感受它不凡的地方。



這兩日寫《書譜》、〈祭姪稿〉,這兩本博大精深,是行草裡的頂尖之作。裡面處處是養分,書寫起來固然不容易,臨起來卻很開心。有如劉姥姥逛大觀園,真是逛也逛不盡,看也看不完,流連不去。點畫、佈局、氣勢、韻味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是讓人寫不盡的東西。參加夏日的blog傳說以來,每天寫每天寫,筆似乎比較聽話起來,比較能寫出想要的東西。雖然還是常出現「刷筆」,不似字帖的立體感,唯有外型近似,還是得一日日慢慢改進。



 


用具:

浙江人民美術,《天下三大行書》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5---8月13日---孫過庭「書譜」


帖碑名:唐  孫過庭,《書譜》









孫過庭為唐代人,筆法直追二王,甚至有人把孫跟他們相提並論。《書譜》是一本書法理論書,同時也是一件很好的草書作品,歷代推崇萬分,墨跡本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臨草書對我來說蠻吃力的,行書都不太熟練,更何況是草書。《書譜》更是以姿態萬千聞名,臨起來果然不簡單,筆畫也不好寫。我的書寫速度也就慢下來,甚至快要比楷書慢。寫一張就十分耗費心神,不知是帖難還是夜深想睡的關係。雖然寫這本有如「小孩開大車」,臨出來大大小小的細節都有毛病,不過能真實體驗一下歷代傑作,臨臨他們作品,也是種不錯的經驗。











用具:
上海書畫出版社,《孫過庭 書譜》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2006年8月12日 星期六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4---8月12日---趙孟頫「俗塵帖」



帖碑名:趙孟頫,〈俗塵帖〉






〈俗塵帖〉跟昨天的〈吳門帖〉,同樣是寫給中峰和尚,目前藏於台北故宮。相較之下〈俗塵帖〉比較隨意,臨起來也比較困難。 一般來說,學書都是先平正再險絕。基礎打好後再求變化,目前我的狀況還在學習平正中。率性的字跟我比較有距離,而且也不好寫。這兩天又改用槽底紙寫,雖然毛邊紙便宜,但是用貴一點的紙書寫起來,感覺還是比較好。好筆好紙還有好功力這基本三者加起來是個好作品構成的三要素。記得有次上課時,老師用我的白鶴筆+黃記2GA宣示範,因為好紙和好筆上手,老師寫一張不痛快,硬是多寫了幾張。我有不錯的紙筆,就是差在功力...






 


用具:

二玄社,《前後赤壁賦 閒居賦 尺牘 元趙孟頫》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3---8月11日---趙孟頫「吳門帖」


帖碑名:趙孟頫,〈吳門帖〉






要瞭解一位書法家的各個面向(或是真實面貌),流傳下來的尺牘、書信往往是個很好的參考。有的人率性而為充滿拙趣。有的人則像創作一樣嚴謹,一絲不苟,趙孟頫屬於後者。



《吳門帖》是趙孟頫寫給中峰和尚的書信,現藏於台北故宮。雖然只是日常書信,較為隨性灑脫,但是依然寫得如此「漂亮」,並沒有減省掉一些書寫筆畫、動作。跟著臨帖,似乎字也跟著靈動起來。





 


用具:

二玄社,《前後赤壁賦 閒居賦 尺牘 元趙孟頫》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槽底紙























2006年8月11日 星期五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2---8月10日---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帖碑名: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趙孟頫是宋元時人,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主人,為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孫,元代時被徵召授官,官至一品。書畫並佳,影響後世很大,他的字亦稱「趙體」。有人批評他的字柔媚、失之剛健。甚至以他仕元為由,說他的字和人一樣沒骨氣,這免太牽強和苛責。



寫過「閒居賦」之後,寫「前後赤壁賦」就比較輕鬆。每個人字的風格多少都有跡可尋。寫完閒居賦後,今天寫「前後赤壁賦」到也很順手,很像從前臨「閒居賦」的感覺。不過因為愛睏,也只寫了三張。自從參加「夏日的blog傳說」,每天都晚兩個小時才上床,對於生理心理都是考驗。






用具:

二玄社,《前後赤壁賦 閒居賦 尺牘  元趙孟頫》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毛邊紙






















2006年8月9日 星期三

夏日的blog傳說 day11---8月9日---楊沂孫「金人銘」

帖碑名:楊沂孫,《金人銘》





篆書自唐代李陽冰之後沒落很長一段日子,直到清代鄧石如、楊沂孫出,又重新振興篆書。楊沂孫將原本圓筆的篆書改為方筆,字的結構也加以變形,由長改扁,這種自由的創發,影響後世篆書尤深。馬宗霍《霋岳樓筆談》評其篆書:「濠叟篆書,功力甚勤,規矩並備,所乏者韻耳」



楊沂孫的篆書感覺比較容易掌握,線條粗細變化不大,筆畫筆法類似,較昨天的吳昌碩好寫。尤其吳昌碩的字有種韻味,特別難學。雖然今天也是第一次碰楊沂孫的東西,卻倒有幾分像,感覺心情舒暢、蠻愉快的。這種合脾胃的東西,以後值得多練練!






用具:

《楊沂孫金人銘》

「誰與爭鋒」

 吳竹墨汁

毛邊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