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論文寫作 上課摘要

壹、緒論:

摘要是論文完成後才寫的。

一、緒論是開場白,研究背景放前面,動機放後面。

二、動機至少有兩樣;這個課題過去做過的研究或是有何缺失。

三、個人的關懷

研究目的用一句話講清楚。目的下有幾個層次的問題。

 

 

貳、理論與文獻探討:

一個論文最大的困難點:找題目和寫第二章。

看過的文章寫幾行摘要



掌握理論

有兩種模式,其一示意圖



 

 



口試委員不一定會把論文全看過,但重點會看:

問什麼問題,理論架構,研究結果

 

看多了別人的研究,可以找出大部分人用什麼理論

 

 

參、研究架構,用量化研究或是質性研究

問券、論文的研究對象時要匿名

 

推薦好用的MAXQDA質性的量化分析軟體

 

 

肆、研究分析 對應上章研究架構,再細分小節:

一、……

二、……

三、……

 

 

伍、結論

俯視看到前面示範介紹三節有高度與價值的結論。

包括現實上的貢獻與研究上的貢獻,

再拉回第貳章文獻探討與之對話,

並建議之後的研究可以怎麼做。

 

這個論文寫作最好回去,兩天內拿做想做的題目套用練習,不然七天後就會全部忘光光了。

 

 


其他上課內容: 

指導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

其中一點,熟稔apa格式

 

 

養成寫作的習慣,把想法寫成文字

畫圖記錄重點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讀書摘要】黃應貴〈從田野工作談人類學與被研究者的關係〉《山海文化雙月刊》6: 18-26

黃應貴,1994,〈從田野工作談人類學與被研究者的關係〉,《山海文化雙月刊》6: 18-26 


人類學已不再徘徊於科學與人文學之間,定位既是科學也是人文學,不但強調研究對象是人本身,更注意到研究對象包括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互為主體的關係以及研究者的自我角色。


以參與觀察為主的田野工作,由A. C. HaddonW. H. R. Rivers等劍橋學派學者在1898年的Torres海峽探險以來。到馬凌諾斯基之時,則更具體「證明」它的科學性與效用,使得長期田野工作在二戰期間成為人類學家收集資料的主要方法,更成為人類學家的成年禮。


田野工作之所以能使一位初學者經歷過程而成為一位專業人類學家,自然不因它是「科學的」收集資料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認識論上的意義而培養其工作者已具備人類學家應有的能力與視野。使工作者能由異文化的親身經歷,去體會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文化震撼。其次,經由參與觀察的過程,田野工作很容易讓工作者接觸並了解被研究者的觀點。


第三,由前兩者所產生的比較觀點。人類學所說的比較觀點是複雜的而有不同類型的,一種是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社會或現象,尋求更具普遍性與真實的性質與解釋,如牟斯與K. Polanyi。第二種是如M. Fortes所說的,由一個深入的個案研究中,建構出類似韋伯提出的理想型典範。第三種是由個案研究所具有的批判性策略產生比較的觀點與意義。馬凌諾斯基便是此中高手。第四種是表面上不做任何比較,但實際上,整個民族誌的鋪陳,實隱含研究者自己的文化背景與被研究者之間的對話而產生比較的觀點。古典的例子便是R. Hertz

第四,長期而深入的田野工作可以培養整體的全貌觀。

第五,田野工作可以培養一種具有前瞻性的批判性視野。


田野工作不但重要,也特別注意提供規範的關鍵報導人,以及一般人實際的活動,兩者缺一不可。


年代以來的實踐論者而言,他們依方面承認人類與社會文化現象的獨特性而有人的主觀層面,一方面也不否認外在客觀條件的作用,不但重回以參與觀察為主的田野工作,更強調如何經由此方法摸索出人類社會文化現象之知識的新基礎可能性,包括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互動過程,均成為其探討收集的對象。人類學已不再徘徊於科學與人文學之間尋求如何超過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對立,而把人類學定位為既是科學也是人文學,不但強調其研究對象是人本身,更注意到研究對象應包括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互為主體的關係,以及研究者自我的角色等。


這種全面性的田野工作強調多面與深入,不但費時費力,往往更需要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建立一種M. F. May稱之為「誓約式」的關係。


在人類學的發展中,最常涉及的問題之一是它與殖民主義的平行發展而被視為「殖民主義之子」所帶來的困擾。有意無意間影響了人類學家對研究主題的選擇而避開最敏感而卻與被研究者最有切身關係的主題。自然也忽略了研究主題對被研究者的適切性以及人類學家對被研究者在道德上應有的「允諾」。另一方面人類學研究成果的「客體化」方式,往往使被研究者無法接近人類學知識,而這種差距往往是加深了殖民統治與被殖民統治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


上述有關殖民主義的問題。在日後的人類學發展歷史中,逐步得到解決,馬凌諾斯基試圖在功能論的架構下從事有關殖民體系下所產生的文化變遷之分析,以解決人類學家研究主題之適切性及允諾性不得其功時,結構馬克思理論及政治經濟學理論所開展出的研究方向,使殖民主義或殖民史早已成為當年人類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而為解決適切性及允諾等問題而發展出的行動人類學或應用人類學,早已使一部分人類學家直接頭入實際問題的處理中。事實上,古典人類學研究的成果有其知識性上的獨特價值與貢獻。它往往能由被研究者文化的獨特性反思人類社會文化的一般性,而使其具有相當強的批判性與原創性。


年代末期到八年代中期發展的實驗性新民族誌以及書寫文化,提出兩個最主要的質疑與檢討。第一個問題是關於人類學民族誌的權威性;第二個問題則涉及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第一個問題,民族誌所呈現的,不只是部份的真理,更是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互為主體所塑造出來的。第二個問題,作者和聲音不會自動授予權威,而是經由這類生產的社會條件與讀者調節而來。人類學民族誌絕不能只是為孤立的文本,而必須置於脈絡中,使得民族誌的特殊再現與豐富的文化、乃至歷史知識相結合。


為避免人類學知識淪為普通知識以及緩和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之間不平等關係的惡化,當務之急恐怕只有鼓勵回歸到長期而深入的田野工作了。自然,這樣的田野工作更需足夠的人類學理論與民族誌知識為其基礎。

+++++++++++++++++

格內相關:

【讀書摘要】黃應貴《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第一章導論+第四章:田野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尚氣與十環傳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根本是梁朝偉演的文武正傳

因為男主角尚氣(劉思慕  飾)的長相其貌不揚(網路上甚至認為他是習大大的明星臉),而且是個生面孔,對這部電影期待不高。只是因為單純是梁朝偉在好萊塢的第一部片,抱著粉絲的心態來一探究竟。然而卻有意外之喜。


片中開頭不久的公車打鬥戲極為精彩,緊湊、驚險、又有點耍寶的性質,娛樂與動作精采兼具,劉思慕或者是說動作演員表現得可圈可點,是整部戲中打戲的最大亮點。尚氣的動作指導布拉德利艾倫(Brad Allan)是成龍成家班第四代弟子,也是首名外籍成員,難怪打戲帶有幽默滑稽的風格,可惜他在8月7日已48歲英年早逝;而之後文武(梁朝偉 飾)與出入秘境挑戰比較偏東方傳統武術就比較平凡,因為我們在早期港片如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幾乎已經是發揮得淋漓盡致,難以超越了。而後奇幻的打鬥,就更虛無飄渺了,感覺挺鬆散的,除了那3D特效做得還可以,似乎也沒什麼好說的。

導演十分敬重梁朝偉,甚至文武這角色幾乎是為他量身訂造的,而梁朝偉的戲份還真不是普通的多,感覺更勝過男主角劉思慕,簡直變成【文武與十環傳奇】了,而梁朝偉在片中表現得也可圈可點,他的演技為這部片增色不少。不過對於他的演技功力似乎太大材小用了,他被華人各大導訓練到可以用背影演戲、不說話演戲,早就是戲王之王。

這部電影也網羅了好幾位華人電影熟悉的演員,如楊紫瓊、元華,以及尚氣的死黨凱蒂(奧卡菲娜 Awkwafina 飾) 也不是省油的燈,令人最有印象曾出演《瘋狂亞洲富豪》,以及《別告訴她》飾演王比莉獲得第77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她也是首位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的亞裔女性。

這部導演鍾愛梁朝偉的偏好顯露無遺,反而尚氣男主角劉思慕像是配角般,不過他的表現也挺討喜有趣的,未來的漫威宇宙或許也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

格內相關:

星際異攻隊:不到精彩但也不差

++++++++++++++++++

尚氣與十環傳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導演:達斯汀丹尼爾克雷頓 Destin Daniel Cretton

編劇:大衛卡拉漢 Dave Callaham、Andrew Lanham、Steve Englehart、吉姆史塔林 Jim Starlin

演員:

劉思慕 Simu Liu  ............尚氣/Shang-Chi

梁朝偉 Tony Chiu-Wai Leung  ............文武/Wenwu

奧卡菲娜 Awkwafina  ............凱蒂/Katy

楊紫瓊 Michelle Yeoh  ............Ying Nan

Benedict Wong  ............Wong

佛洛里安蒙特亞努 Florian Munteanu  ............Razor Fist

錢信伊 Ronny Chieng  ............Jon Jon

Fala Chen  ............Jiang Li

Dallas Liu

Meng'er Zhang  ............Xialing

Alexandre Chen  ............Various Characters (voice)

Kelli Bailey  ............Pedestrian

Alfred K. Chow  ............Iron Gang Member (uncredited)

Shaun Robert Foley  ............Helicopter Pilot (uncredited)

影片年份:2021

出品 國:USA

出品:Marvel Studios

發行商:博偉

語言:English

色彩:color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讀書摘要】黃應貴《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第一章導論+第四章:田野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黃應貴,2008。第一章導論+第四章:田野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桂冠

第一章        導論

陳述作者黃應貴個人的人類學經驗以及說明人類學發展的歷史背景:

身為一個在非西方世界成長的人類學學者,對這門學科的看法,至少有主要三個來源:一是國際人類學知識發展的衝擊,一是研究對象的刺激,最後是人生經歷的影響。

作者在青少年時期的一次憤怒的賣菜經驗,使得他決定要未來要念的是經世致用之學,因為歷史老師的影響,他進入了臺大歷史系後,才發現當時的歷史學訓練以訓詁考證為主,離「經世致用之學」相去不可以道里計。(頗有同感,在本身大學讀歷史系的氛圍中,確實覺得當今歷史系確實大多不是經世致用之學)而後在歷史系讀了一年後轉入了社會系。大學時期又讀了米德的《薩摩亞人的成年》原文書,這本書挑戰了當時西方社會所認為的普遍性真理,使得他大為震驚。而大三暑假一次打工經驗協助一位美國社會學家顧浩定進行問券調查,發現了社會科學普遍存在的盲點,以及更體會人類學注重被研究者觀點的學科特性。促使他對人類學產生興趣,考入了台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即現在的人類學研究所。

當時的田野實習課,在南投縣信義鄉望美村的久美部落進行,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台灣的原住民。1960年代年末期以來,當地人開始接觸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其努力與掙扎,令他想起小時候的生活情景,也勾起少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加上當時中研院正推動「濁大計畫」,需要有人從事該地區的原住民研究,他便選擇布農人的經濟發展作為碩士論文的主題,以便兼顧學術研究及社會實踐的目的。在從事田野工作及撰寫碩士論文過程中,他確實也協同當地人解決其經濟發展上的相關問題。

畢業後,他進入中研院民族所工作,再回到久美聚落時,發現當地儲蓄互助社市場機制的奇怪現象,窮人存錢給有錢人再投資,使得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當地一些與他熟悉的朋友便對他說:「你只幫助了有錢人」,使他大吃一驚。也意識到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去面對更基本的問題:資本主義經濟之外的另一種可能。(不太理解這裏研究的轉向和擴大對於真正的貧富差距加大問題有何幫助?)於是開始研究親屬、政治、宗教等其他社會文化層面。因此,他必須面對布農的前輩研究者:馬淵東一的觀點。

在布農族社會文化的研究中,日本學者馬淵東一的父系繼祀理論,到19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支配性的解釋。但他自己的田野調查所瞭解到的布農族卻與馬淵東一不相符。他無法釋懷,並將田野地由具族群混雜且經遷移的久美聚落改到當時對外更孤立而未經遷徙的東埔社。1980-1981他到美國哈佛大學進修一年,著名的人類學家葉爾曼建議,要解決這研究問題,去英國進修較有幫助,於是他便申請國科會補助,在1984年前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在倫敦的求學四年中,特別是1970年代末期對於法國人類學家牟斯的重新重視,使他再度整理及擴展了人類學知識,重新理解過去所收集的民族誌資料。並找到了解決他與馬淵東一衝突的方式。

布農人的傳統「人觀」,我們發現:他們認為一個人有兩個精靈(布農語hanitu);一個是在右肩,決定一個人利他、慷慨、追求集體利益等合乎道德的行為;一個是在左肩上,決定一個人追求私利、傷害他人的行為。而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便是在尋找如何平衡兩個性質相反的精靈之驅動力。布農人早已發展出一種人生觀:一個人在有生之年,必須由其對於群體的實際貢獻,來得到群體對個人能力的公認;精靈的能力,一方面繼承自父親,另一方面又可由個人後天的努力來強化。很自然的結合了馬淵東一和他的不同解釋。

文中提出三個例子,說明布農人文化上「人觀」之重要性。但研究者往往被自己原有的文化觀念與理論訓練所限制,也就無法注意經常出現的現象及其背後的深遠意義,自然無法更深入地瞭解其社會文化的特色。因此,對於當地人主觀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實包含了對於被研究對象深層特性的掌握,及研究者在研究理念乃至理論發展上的突破。

由於人觀的探討,促使他進一步系統地探討當地人的「基本文化分類概念」。這個研究計畫,不但可回應後現代主義或後結構論對於當前社會及人文科學所使用的許多分類概念的批評,更能進一步提出具有批判性、反省性以及創造性的研究切入點。

結語:知識的探索實有如登山,登山的人都知道因視野的不同而使所看景色有所不同,只有爬到山頂的人,才會發現後面還有一座更高的山,而這種不斷追求更高境界的好奇與企圖,才是學術研究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十五、十六世紀以來西歐資本主義的全球性拓展,使得西歐人比以往更頻繁地接觸到異文化的「他者」。文藝復興以來哥白尼天文學革命與地理大發現、啟蒙時代以來的地質學革命與生物學演化論等。這個歷史過程,最後促使西歐人把他者的「差異」視為「文化」,這便是現代人類學的開始。直到1920年代,現代科學人類學的文化概念才真正建立,對十九世紀末期演化人類學之「臆測性知識體系」提出很強烈的批判。特別是馬凌諾斯基在英國發展的功能論、芮克里夫布朗的結構功能論,以及鮑亞士在美國發展的歷史學派,而且,直到馬凌諾斯基建立了人類學方法論的獨特地位:田野工作,才賦與人類學知識以現代科學基礎。

 

不解的地方:文中頁19提到:為了維持帝國的秩序,基督宗教逐漸受到重視,甚至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原因之一,即在於基督宗教是普世性的宗教所有信徒都是兄弟姊妹。因而,宗教的力量提供了容忍異族以建立包含不同族群文化的帝國秩序的基礎。(以前沒聽過,不知這說法從何而來,後來老師解釋可能是黃應貴的個人見解)

 

 

第四章:田野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以參與觀察為主的田野工作,經由哈登及芮佛斯等劍橋學派學者在1898年托瑞斯海峽調查以來的努力逐漸發展。到馬凌諾斯基時,則更具體「證明」長期田野工作的科學性及效用。

人類學田野工作的特色,人類學家第一個工作,多半會選擇一個異文化作為其研究對象,即使是研究自己的文化,也會選擇一個與研究者本身成長經歷完全不同的對象(難道沒有反例嗎?譬如身處其中族群的人們自己作人類學的研究)。其次,經由參與觀察的過程,田野工作很容易讓研究者接觸並瞭解到被研究者的觀點。第三,由前兩者所產生的比較觀點。第一種尋求更具普遍性與真實性質與解釋。第二種建構出類似韋伯提出的理念型。第四,長期而深入的田野工作可以培養整體的全貌觀。第五,田野工作可以培養一種具有前瞻性的批判性視野。

隨著人類學理論的發展,田野工作有其不同的位置與意義。在早期功能論的時代,人類學被視為科學,而是研究對象為客觀存在的客體,田野工作有如自然科學的實驗而被視為一種科學的方法,人類學家往往自視為研究對象之外的外來觀察者。但到今日,人類學已不再徘徊於科學與人文學之間而尋求如何超越客觀論與主觀論的對立。這不但強調其研究對象是「人」本身,更注意到研究對象應包括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互為主體的關係,以及研究者自我的角色等。

人類學知識乃至於研究者的文化偏見,一直是人類學發展上的重要轉折,人類學史上有個有名的例子,及李安宅對於北美祖尼印地安人所做的研究。他的研究凸顯出人類學家所建構的知識,往往潛藏著研究者的文化偏見。但這樣的偏見,卻也透過人類學田野工作的深入理解過程後才可意識到而加以剃除。

全面性的田野工作強調多面與深入,不但費時費力,往往更須賴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建立一種「誓約式的」關係。儘管如此,田野工作本身還是建立在殖民者/被殖民者或統治者/被統治者、優勢者/劣勢者等不平等關係的基礎上,這也正是田野工作與人類學自1970年代以來所受到的嚴苛批評。

二次大戰以前,歐美人類學家幾乎很少對殖民情境或體系本身從事足夠的必要研究,探討更小單位的社會文化問題,避開讓殖民政府難堪的研究課題,自然也忽略了研究主題對被研究者之適切性以及人類學家對被研究者在道德上應有的「承諾」。上述有關殖民主義的問題,在日後人類學的發展歷史中,逐漸被面對。如馬凌諾斯基試圖在功能論的架構下分析殖民情境下的文化變遷。結構馬克思理論與政治經濟學理論所開展觸的研究方向,使殖民主義或殖民史早已成為當前人類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為解決適切性及涉及問題而發展出的行動人類學或應用人類學,早已使一部分人類學家直接投入實際問題的處理中。

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末期發展的實驗性新民族誌或書寫文化,提出兩個最主要的質疑。第一問題是關於人類學民族誌的權威性,第二個問題則涉及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對於前者,民族誌所呈現的,不只是部分的真理,更是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互為主體所共同塑造出來的,它自然也是「多聲的」。至於第二個問題,日本殖民政府統治臺灣時,日本人類學者先是為了卑南族、排灣族、魯凱族是一個族或三個族爭論不休。使得提及殖民政府與被研究者因吸收人類決知識能力上的不同而加深兩者之間不平等關係的問題。而近來的發展,均意識到超越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重要性。人類學家傾向於民族誌是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互為主體所共同塑造出來的,它自然也是「多聲的」。

針對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的不平等關係,應可區辨兩個層面:一為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私人關係;另一為兩者所隱含的不同人群類別之間的社會關係。第二問題,鑑於誓約式關係的虧欠心理,除了盡量遵守人類學的倫理原則外,往往因難以滿足回報的要求而退卻。事實上,這些問題也只有透過長期的田野工作,才可能分辨哪些真的是當地大多數人的期望,那些只是少數人使用主流社會的思考來爭取私利。就作者而言,最能回報且又能被當地人接受的方式,便是訓練他們如何去研究自己的社會與文化。

我們可以瞭解到:人類學家的田野工作,並不純粹是收集資料的方法,而是訓練人類學家的視野與能力的過程,它具有認識論上的意義。環顧臺灣的學術界與人文界,田野工作早已成為一種時髦與濫用的情況下,有些少數人類學家從事田野工作有如觀光訪問,只有在節日慶典時才現身,使得前述優勢者/劣勢者之類的不平等關係更加惡化。當務之急恐怕只有鼓勵回歸到長期而深入的田野工作。

++++++++++++++++++

格內相關:

Keesing (2004) ,《文化人類學》,〈第一章 人類學研究法〉書摘,頁13-34。台北,巨流出版社。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韓劇】以吾之名/ My name:女性的狂暴復仇

以往寫韓劇,都會比較詳細描述劇情,不過這部片因為懸疑感重,劇情曲折,實在不宜暴雷,只能說一開始是身為高中生的女主角尹智宇(韓韶禧 飾)的老爸尹東訓(尹敬浩 飾)是黑幫,警方的通緝犯,常常不見蹤影,使得她在學校飽受霸凌。然而一次父親返家要探望女兒時,卻遭到仇家槍擊,於是她一心想要復仇,甚至向父親所屬的黑幫投靠、求援,然而黑幫老大崔茂振(朴喜洵 飾)卻給她一把釣竿,要她自行鍛鍊自己復仇。

黑幫動作片題材韓國人拍過不少精彩的電影,不過這部劇是以緊湊短集數的電視劇的方式呈現,而且是女性的復仇,也有不少精彩的動作場面,看到劇中女主角的艱辛鍛鍊以及俐落的身手,不得不佩服其努力融入的企圖心。

前五、六集節奏緊湊、劇情懸疑,非常引人入勝,我一看就欲罷不能看到半夜,但末幾集大魔王呼之欲出,就少了些味道及張力,加上第八集末集突然跑出來與搭檔全弼道(安普賢 飾)的感情線與床戲,顯得突兀。而女主角一人敵數十人也超級誇張,而且還重挫黑幫的高手,真不知是人定勝天,還是復仇的決心使得戰鬥力飆速上漲。

PS.另外,有點膚淺的感覺與觀察,女主角留長頭髮時比較上相,後大半段都是短髮長領,顯得頭身比沒這麼漂亮,稍為可惜,服裝設計如果能有更理想的發揮就更好了。



++++++++++++++++++++++++++++
格內相關:
++++++++++++++++++++++++++++

以吾之名/ 마이 네임/ My name

導演:金鎮民

編劇:金巴達

主要

尹智宇 /韓韶禧

崔茂振 /朴喜洵

全弼道 /安普賢

車基浩 /金相浩

鄭泰柱 /李學周

都江才 /張栗

尹東訓 /尹敬浩

警察

高建平 /文尚民

 徐尚沅new

 徐成宗new

 金正宇new 01

 金炳哲new 01,05

 洪佑鎮new 02

 金思勳new 07

東川

 白珠熙new

 安聖峰new

都江才周邊人物

 林基弘new

 李碩new

其他

 徐錫圭new

童年 尹智宇 /金秀河new

 金菲菲new 01

 車智賢new 01

 宋英珠new 01

 權赫範new 02

 韓東圭new 02

 申妍宇new 02,08

 金仁友new 03

 元春圭new 03,04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韓劇】金秘書為何那樣 EP.8:甜蜜關係更進一步

前面的劇情概述,因為高富帥又有超能一等的領導執行能力的副會長李英俊,突然因為倚重的金秘書金微笑要離職,為了想辦法留住她,居然跟她求婚。金秘書自然覺得很錯愕而拒絕,然而在副會長窮追猛打之下,金秘書堅定的心也逐漸動搖,開始有了曖昧的關係......


                 

這集是轉折點,以往他們要展開親密關係時,副會長總是會聯想起兒時創傷陰影,無法閉上眼睛接吻,也曾讓金秘書困惑不已。這次旗下的美術館開幕,有個契機是金秘書向副會長告白,說也喜歡她,隨即兩人就抱在一起,這次要接吻時,副會長依舊龜縮不前,金秘書卻主動出擊嘴唇貼了上去,隨即兩人甜蜜熱吻。終於在第八集兩人有了進一步的親密舉動,也讓我們得知金秘書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喜歡副會長。

老實說這部戲我可能斷斷續續看了快兩個月了,當然這種富男中產階級女,交往所擦出的火花往往往都很奇特,但是親密關係因為兒時創傷,遲遲沒有進一步發展,也讓我看得有點無力,不過這集算是蠻特別的轉折點,應該暫又保有動力繼續追下去。



++++++++++++++++++++++

格內相關:

【韓劇】海岸村恰恰恰 ep.1:幽默、曖昧、有趣

++++++++++++++++++++++

金秘書為何那樣?/ 김비서가 왜 그럴까/ Whats wrong with secretary kim

原作: 鄭慶允

編劇: 鄭恩英、白善宇

導演: 朴俊和

李英俊(33) /朴敘俊

幽明集團副會長,擁有帥氣臉龐及優秀頭腦的自戀富二代

金微笑(29) /朴敏英

幽明集團副會長英俊秘書,能洞察副會長一舉一動

李成延(35) /李泰煥

暢銷書作家 / 英俊哥哥

英俊周邊人物

李會長(60) /金秉玉

幽明集團會長 / 英俊和成廷的父親

崔女士(60) /金惠鈺

幽明集團會長夫人 / 英俊和成廷的母親

童年 李英俊 /文宇振

童年 李成延 /裴康琉

青年 李會長 /高世元 特別出演 11,12

青年期

青年 崔女士 /李水京 特別出演 11,12

青年期

微笑周邊人物

金弼南(33) /白恩惠

金末希(31) /許順美

童年 金微笑 /金智柔

童年 金弼南 /金詩恩

金英滿 /李民基 特別出演 10

微笑的父親(青年期)

微笑的母親 /庭沼珉 特別出演 10

青年期

金英滿(59) /趙德賢 特別出演 13~16

微笑的父親

幽明集團周邊相關人物

高貴南(30) /黃燦盛

幽明集團企劃部代理

金智雅(25) /表藝珍

新人秘書

朴佑植(33) /姜其永

幽明集團社長 / 英俊好友也是英俊戀愛導師

楊哲(30) /姜宏碩

英俊隨行秘書

薛瑪音(26) /金藝元

朴佑植的秘書

鄭治仁(38) /李宥俊

副會長附屬室部長

奉世拉(35) /黃寶羅

副會長附屬室祕書科長

朴俊煥(30) /金政雲

副會長附屬室代理

李英玉(27) /李貞敏

副會長附屬室職員

其他

姜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