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翁梅夫魯特從小在偏僻的小鎮長大,小鎮的年輕男子等到青少年時往往會離家到大都市伊斯坦堡討生活,因為本地並無工作可做。她在婚禮上邂逅了薩蜜荷他堂兄柯庫的小姨子薩蜜荷,但他的堂兄弟蘇雷曼卻因為同時喜歡薩蜜荷,於是騙她說她叫萊伊荷,在後來到伊斯坦堡工作時,他足足寫了三年的情書給她心上人的姊姊萊伊荷。直到三年後回到村子私奔後,發現人不隊但木已成舟,於是就娶了萊伊荷。
梅菲夫特跟隨著父親的腳步在伊斯坦堡叫賣了傳統飲料卜茶,持續了幾十年都不間斷。他見證了伊斯坦堡從貧民窟到高樓豎立的階段,也曾擔任過電力公司的職員,看盡民眾商家偷接電的亂象,見證了此處的電力發展史。看著伊斯坦堡似乎一日日「茁壯」變了樣,但他仍是最底層的小市民,看盡這城市的風風雨雨...
這本書最特別的是多人視角,一段段都由其中角色發言詮釋事件或發牢騷,而不是一言堂,只有主角的視角,而是相關的人都會有他們自己的話要訴說,使得事情角色變得更加完整。儘管一開始會有些不習慣,但是讀久之後,不得不佩服帕慕克高竿的寫作技巧。能將幾十個出場人物的發言兜在一起,並不顯得雜亂,或是看不明白。
而從梅菲夫特到伊斯坦堡工作幾十年的經歷,我們也看到了這城市是如何從雜亂種慢慢建立起秩序,儘管不盡完美,梅菲夫特似乎也像是邊緣人一樣,不太適應這「進步」的社會。這次閱讀,對伊斯坦堡也有不一樣的理解,過去我對伊斯坦堡總存有浪漫的幻想,是眾多文化交會是大城市。其實一如書中所述,要理解認識這個城市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
格內相關:
赫拉巴爾 Bohumil Hrabal《過於喧囂的孤獨》:餘韻無窮
《沼澤女孩Where the Crawdads Sing》描繪自然功力一流,推理有待加強
++++++++++++++++++++++++
作者介紹: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06.07~)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年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1974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祖父在凱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2006年,帕慕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得獎評語為:「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
我心中的陌生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
Kafamda Bir Tuhaflık(A Strangeness in My Mind)
作者: 奧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譯者: 顏湘如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8/0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80元
榮譽:★2016年俄羅斯Yasnaya Polyana文學獎外語文學獎獲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