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名:同床異夢 The Break Up
片 長:113分鐘
分 級:保護級
導 演:派頓瑞德 Peyton Reed
演 員:珍妮佛安妮斯頓 Jennifer Aniston、文生范恩 Vince Vaughn
發行公司:環球
上映日期:2006-08-25
27日要上自己蕃薯藤樂多blog看看,突然發現連不上去,只出現一個維修畫面說,因為天空和蕃薯藤系統整合,要維修至28號下午五點。完全沒有事先通知,真令人生氣。蕃薯藤入口網站的部落格服務也變成天空部落格,點進去後也是維修畫面,沒有其他消息。再找到樂多網頁,他們發表一個臨時通知,蕃薯藤系統整合也是在未告知樂多的情況就片面決定,樂多也是出問題後才知道。有的人無法登入,有的人登入後被要求重填資料,有的人被迫換網址,亂成一團,回應中罵聲一片,泰半是說蕃薯藤的不是。28號晚上依然連不上部落格,也沒告知到底何時才會結束,還得連到天空部落,才找到維修至29日早上6點的通知。真是一整個氣><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新聞媒體再度作落點分析,村上春樹會得獎的謠言一度甚囂塵上,結果揭曉是土耳其的帕幕克,媒體再度「槓龜」。這種預測熱病每年都要發一次,要命的是每次都不準,真是無言><像去年也傳美國的菲利普羅斯會上,結果還不是由哈洛品特拿走;最近也湊熱鬧看了帕幕克的書,不是他的得獎作《伊斯坦堡》,而是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紅》。
小說從細密畫家高雅之死開始,時間在16世紀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此時伊斯蘭的細密畫家受到、金錢的誘惑、威尼斯繪畫的影響,有些開始偏離傳統永恆不變的圖式,開始畫討好西方市場的東西賺取金錢,細密畫家分為兩派。在宮廷細密畫家的勾心鬥角、東方傳統與西方新潮的拉鋸、金錢的誘惑下,發生了細密畫家高雅的謀殺案。官僚布拉克回到故鄉奉命調查,卻見到舊情人莎庫兒,愛意無法收拾,但她已嫁為人婦丈夫遠征未還,還有小叔追求...
《我的名字叫紅》用了後現代手法,一次用了用了幾十個人的的敘事角度推動故事進行,裡面除了人的視角外,還有屍體、樹木、顏色、驢子的視角告訴你這個故事,像是開頭就是屍體的角度。一個事件裡,常可以透過主角間不同甚或矛盾的視角看事情,宛如羅生門般。除了敘事角度橫的擴展外,另一方面時間也進行著縱線的流動,這部小說宛如繁複的織錦圖在妳面前展開。就連兇手也還會有兩個聲音,一個是外表誠實無欺的細密畫家,一個是內心煎熬的兇手;整部書展現傳統與現代衝突、新穎的威尼斯畫法和傳統的細密畫的取捨對立、伊斯蘭世界裡的婚姻、男女關係,整部書一再一再細緻地探求。
有點辛苦地讀完這本書,雖然作者已經用在細緻繁複不過的廣大篇幅包容了伊斯蘭內在靈魂,有時候卻不太能領會他所要表達的細微之處,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差異所致,我對於土耳其伊斯蘭世界瞭解太少。雖然如此,最令我感興趣的也是這部份,看著另一個民族的內在靈魂,他們是如何看世界、想事情。以前教科書書上都是以外人的角度描寫伊斯蘭,視為「他者」。帕慕克的書卻可以提供土耳其伊斯蘭的角度,不再是被觀看的對象,而是說話的主體,這不是很有趣嗎!
++++++++++
諾貝爾文學獎對帕慕克的讚詞和相關資料
"who in the quest for the melancholic soul of his native city has discovered new symbols for the clash and interlacing of cultures"
中譯版編輯Gin的八卦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_我很開心,希望能從驚嚇中恢復
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譯者喜歡土耳其足球...帕慕克偷吃鼎泰豐豬肉小籠包
Harry Wu的評論 【不一樣的紅】我的名字叫O
柯裕棻的推薦 帕慕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啦!
++++++++++
書名:我的名字叫紅 Benim Adim Kirmizi
作者:奧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譯者:李家姍
出版:2004年,台灣,麥田
舒國治向來是慢工出細活,從2000年《理想的下午》到2006年《門外漢的京都》足足讓人等了6年。原以為下一本書大概又是五年後的事,沒想到8個月後《流浪集》就問世了。《流浪集》談流浪、散步、喝茶、睡覺,是他近幾年來的新舊文集結,雖然不像《門外漢的京都》一次探究盡京都的各個面向,但流浪集的數篇文章還是有內在聯繫性,在我看來是種自在閒散又有趣的生活態度。
從《門外漢的京都》看到舒國治眼中不同於別人另種迷人的京都,《流浪集》則向我們展現了舒國治的內在風景。他的癖好、生活態度,舒國治之所以為舒國治---一個令人嚮往的姿態、一位想與他結交的奇人。他曾在三十歲時,在美國公路上奔馳流浪各個鄉鎮間,一晃就是好幾年。筆下旅行者、流浪漢有著某種共通的靈魂。傑克倫敦的搭火車便車競賽...等。談及的事情都特有一種道地的「味」特別有靈性,從文字中湧出情景呈現在腦海裡;我又特別喜歡「流浪」的感覺:看遍世間、又漂泊不定,不為眼前的東西久佇。張開身上所有的感受器官,接受一處處新地方給你的新奇感,不斷出發著、體驗著;有些東西又特別有共鳴,例如幾乎維持最低所需、不為舒適享受而為旅行而旅行著。
裡面文章文白夾雜,有些半文半白,有些全篇近乎口語,有些又全是古文還以為是袁宏道在世。三種語體的文章都各有特色,很多人尤其推崇他的白話文,雖然夠簡單明瞭,卻不得增刪一字。直追民初周作人般的大家。文字方面,很希望有天能像他的白話文程度。但最佩服的還是他的半文半白文章,組合運用得如此漂亮合宜,和楊牧一樣(這部份也因我的古文程度離得心應手還遠得很,而且越來越遠)這本書如果硬要挑毛病,通篇以古文寫的還是過於艱深,不太能雅俗共賞。另外,流浪集裡的生活精神除了吸引氣味相投,威力是否能大到讓規矩的人逸出其固有模式又不得而知,或者這些人看完的感受是什麼也令人好奇!
博客來的作者介紹很有趣:
關於作者我們知道的真的不多,只知道與他聊天時,有幾次聽他不斷讚嘆:「嗯,這厲害,這厲害……」聽著都覺得好笑,不過就是一些平常事吧。某日朋友聚會,舒國治也在其中,大家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不知怎麼談到法國,有人說起法國建築,先說羅浮宮,後來又說龐畢度中心的設計師,然後就停住了,因為怎麼都想不起設計師的名字,這時舒國治緩緩開口:「我記得其中有一個好像是叫做什麼Renzo Piano的……」,屋主在書架上翻查資料,果然拼字絲毫不差。大家都忍不住讚嘆:「嗯,這厲害,這厲害……」
+++++++++
這是其他人的讀後感:
catharsis 讀舒國治《流浪集》
小銀里程:86086km
上班途中騎到三重時已經是1點35分,距離上班時間只剩15分還得騎到大直。催緊油門,在等待紅燈的車陣一馬當先的竄出,快進入減縮的施工地段,前方有台腳踏車左搖又晃的蛇行前進,一煞車,我的人和車都在飛行,隨即降落展開強勁地摩擦,貼著地面看著柏油路面急速撲向眼前,這輩子少有機會。和機車一起被速度拖行十公尺後停止,車壓著左腳讓我動彈不得,也沒辦法施力將機車移開,就像電影中被坍塌東西壓住的人。
坐在路旁的騎樓階梯休息,擦傷處血一點一點的滲著,全身也痛得無法工作。想想筋骨方面還是比較信任中醫,還是到常去的中醫診所處理。於是打個電話到公司請假,慢慢騎回新莊。
明天是生日,今天可來個「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