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閱讀]讀 菲利浦狄克《關鍵下一秒》:令人驚嘆的腦袋


《關鍵下一秒》是菲力普狄克的短篇小說集,此位仁兄在台灣不怎麼出名,但是他作品改編的電影大家一定看過很多,如《銀翼殺手》、《關鍵報告》、《記憶裂痕》、《心機掃瞄》、《異形終結》、《關鍵下一秒》...等。儘管他的書銷量並不好,但在科幻作家中,文學、學術評價上少有人可以跟他匹敵,他的概念影響後來科幻作家、電影很深遠,甚至預視未來會遇到的問題,諸如複製人的倫理危機、機器人、變種人諸多可能問題等;雖然你可能永遠不了解他的腦袋是怎麼運作的,他寫的東西太不可思議、太費疑猜、像是種種不相容的元素、分子突然撞擊生成另一個前所未見的東西。也許有時會看不太懂,但其實他也蠻搞笑的,書中常出現一些非常白痴的情節。例如《關鍵下一秒》中〈無法改造的機器〉描述有部殺人機器殺了人,來不及逃跑,就臨時變身偽裝成一部電視機。〈丑人之戰〉描述外星人丑人入侵地球,全體偽裝人房地產推銷員,但是一眼就被人認出來,因為他們身高只有2呎(正常地球人是6呎),而且丑人沒有身高概念,很納悶明明偽裝得跟地球人一模一樣,怎麼還是會馬上被人認出來。〈回歸的對手〉描述外星人來地球開賭場從事不法行為,可是每次地球警察都無法把他們定罪,因為賭場上空停了外星人的太空船,每次警方要展開逮捕行動時,外星人馬上[轟!]的一聲,把賭場炸蒸發掉,然後駕著太空船揚長而去…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他的搞笑跟認真是一體兩面,他搞笑搞笑就開始認真起來,他認真的時候必定搞笑,有種你融於我我融於你的感覺。前一秒鐘你還在思索小說裡他創造出來的複雜概念,下一秒鐘荒繆搞笑的情節就蹦出來打亂你的思維,讓人精神錯亂;不過讀完之後,不由得承認他是號人物!
++++++++++++++++++++++
他山之石:
維基百科無比詳盡的作家介紹,可能是由一位或是多位的瘋狂菲利浦狄克迷所架構出來
++++++++++++++++++++++
格內相關閱讀:
++++++++++++++++++++++ 
書名:關鍵下一秒
作者:菲利浦狄克(Philip K. Dick)
譯者:杜可名
出版:2007,台灣:正中
ISBN:9789570916829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書店店員的職業病

大概每種行業都會有某些職業病,身為書店店員也是如此。當書店店員逛書店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你會看到他盯著眼前的平擺桌,眼光來回掃動,注意書種的挑選、書籍與書籍間的邏輯連接、擺放的方式。當他走到高櫃前,一樣盯著面前的書櫃,開始由上而下一排排掃動,留意這家書店有什麼書、有什麼是自己家缺的、這座書區的特色強項。另外還會比價,注意別家通路的書展折扣、單品售價,別家通路的暢銷書跟自己家的有什麼不一樣。書店店員每天上下班都是上不完的書!書!書!煩都煩死了,很多人本來很喜歡逛書店,做這行後也變得不太逛書店。但是也有很多人死鴨子嘴硬,常常說下班後要放鬆放鬆,遠離工作,但是[不小心]來到書店時,眼睛又開始來回掃動、[逡巡]。

上禮拜上班時,我剛好碰到這種人,一位身材高挑又有氣質的漂亮女生。一般客人都是隨意看看,眼光隨意跳動偶爾停留,拿起本書或雜誌。這位小姐我先在外國文學區,看到她注視著書櫃由上而下來回掃動著,表情斟酌。經過時看了一眼,好像我們區的大店同事,兩次支援盤點打過照面但是沒說過話。上書時刻意經過仔細看了一眼,又好像不是。回到櫃檯跟工讀生講這件事,她也跑去看,回來跟我說她好像跟著香港客人一起進來。難道是我認錯了嗎?上完一些書又回到櫃檯,工讀生又說她認錯了,那批香港客人走了。我又回到書區,那位小姐剛好逛到文學人文推薦桌,眼光掃動著。我上前請問她是不是友店同事。Bingo!她表情有點尷尬地承認,聊了兩句,跟我負責同樣的書區。

前天晚班下班後,急著要本書,下班後直接到敦南誠品買書。順利找到書拿到櫃檯結完帳後,轉身將書放進包包,抬起頭來,看到一位高高的女生,眼光來回[巡視]著桌上的書,正巧她轉過身來。沒錯!就是上禮拜遇到的友店同事。我問她:是不是到各地[巡邏],她也納悶:怎麼到處都看得到你?

果然,大店的門市是不簡單的,下班後還是常常到各地[增廣見聞]、吸收別店長處,我就沒這麼勤快了。 
+++++++++++++++++
格內相關閱讀:

讀 邱瑞鑾《布朗修哪裡去了?》:愛書人會心一笑的書

+++++++++++++++++
他山之石:
布朗修哪裡去了?  文中提到當店員後就不喜歡逛書店

[展覽]看 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琳瑯滿目

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從2月4日展到5月27日,票早買了卻直到今天才去看。之前已經聽了許多人的參觀回來後的感想,多是失望。所以,出發前我也沒抱太大的期待。

大英展涵蓋世界各大文明,分為十三個單元:人類文明曙光、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羅馬帝國、早期歐洲、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與近世歐洲,南亞與東亞、伊斯蘭、非洲文明、大洋洲諸島、美洲文明等總共271件展品。世界上能有辦法拿出這種各文明從古至今大展的博物館,也唯有大英、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這三個超級博物館,憑藉其強大國勢、帝國主義暴力豪奪而來。

今天是下著雨的星期五,也是國際博物館日,理應各博物館、美術館都會開放免費參觀,不過大英展是例外的,成人票得拿出250元。下午三點,售票處每個排了三五個人,但等著入場的隊伍就排了50公尺長,而且不是順暢的魚貫而入,而是走走停停。因為展場裡已經太多人,要等裡面的人比較舒緩後,才再放一批人。等了15、20分才進去。一個大長方形的動線一進一出,根據各主題隔開許多小展覽室,原本參觀的人潮、遊客、再加上學校團體,每件展品都圍著好幾層的人,隨著動線排成一長龍前進。必須左鑽又鑽擠到前頭或是等待卡位,但也沒辦法久待,持續前進的人龍會把你慢慢推向前,必須有耐心毅力才能好好欣賞藝術品。展場並沒有什麼情境式的設計或是特別的展場布置,大概就是「裱框、掛牆、打光」或是「擺好、放進櫥窗、打光」。展場的打光也不佳,過於昏暗,打光的位置也有些問題,有些展品站前欣賞,就被自己的陰影蓋住,還得後退一步才看得到全貌,解說文字也小了些。

不過能一次飽覽世界各大文明遺產,實在非常難得。昔日讀過的歷史、書中的文字也一一得到印證:貴霜王朝佛像的衣服的飄逸線條、復活節島的石像、腓尼基文明、希臘石像...等。儘管多不是精品或是特別重要的文物(又有誰會特別喜好達文西、拉斐爾的小號素描呢?),但這一行是滿足的,心情曲線先低後高;對於各文明歷史沒什麼認識下的一般人,看些石頭、木頭、金銀銅後會感到失望的心情,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這次展覽很難給人震撼且驚人的感覺。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文章:
+++++++++++
展覽名稱: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7年2月4日到5月27日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友情值錢嗎?

Li是我的國中同班同學,也上同一所高中,算是國中同學中比較熟的。他身材高挑結實,運動是他的強項,不管是田徑或是籃球場上,帥氣流暢的動作不時可見,非常出鋒頭,當然也交了一位大家公認的美女相伴。高中學電吉他,時常帥氣地背著吉他上下車,有時聊起音樂、長繭的手,眼中更是無比神采。

大學後就比較少見到他,見面時往往是同學會的場合,大多也是寒暄閒聊些近況。前陣子打電話找我,約出來碰面,想來也好久不見,就開心地答應,以為是三五個在台北的國中同學聚會。昨晚他打電話來敲時間,約在火車站附近的咖啡館,地點時間都敲定後,快結束前的幾個字眼卻讓我起了疑心:「要告訴你一件很讚的事!」「只有我們兩個人」...

晚上七點來到咖啡廳附近,門口,有著一堆特別打理過,穿得整整齊齊的西裝或套裝的男女,大約有數十人。大家的表情浮現異樣的快樂、看起來都在等人,我心想:「糟了!果然又是傳直銷。」不過來了就來了,打了通電話,Li就從巷子裡轉了出來,一副西裝筆挺,向我招手說:「嗨!帥哥!」(我從沒聽他這樣喊我或是打招呼><)。打完招呼後,一邊哈拉一邊將我帶向巷子裡的入口上大樓,不時手托著我的背(這種過度親密的舉動也不正常。)同時,我們周圍也有很多西裝套裝人帶著便裝人上樓,電梯每次一次載完,要分批分批載。

一出電梯門,公司招牌迎面而來,Li對我說:「我們公司可是全台最大的健康生技食品公司」,進了公司「會場」,在「貴賓簽到簿」上一邊填上我的名字,一邊填上介紹人Li,裡面幾十坪的等待區裡,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等待進入說明會場。Li說要幫我放背包,我堅持不放,他再堅持等一下人多位置小不方便,我持續堅持我習慣背包在身邊,他最後也拿我沒輒(要是放了,閃人可沒這麼容易!)。他們也規定手機要關機(這也杜絕了來電有急事,便服人要先走的招數。原本女友也想用這招救我...)。我們必須排成S形隊伍慢慢前進,讓我想起每次在公館等青蛙撞奶的情形,只是這裡嘰嘰喳喳吵得不得了,好像同時有幾百萬種聲音一齊爆發,一陣又一陣。Li跟我說著「我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社會人士、新鮮人、學生、研究生,還有留美博士...」「誰誰誰是永慶房屋的前店長,月薪十五萬,來我們這裡三天,就把工作辭了」「誰誰誰是麗緻飯店的幹部,他們老闆很器重他,也把工作辭了」「誰誰誰是我大學學長、誰誰誰是我當兵認識的,很多人都在做,大家都賺了很多錢」(好像是高中經驗的昨日重現)......顯然每位西裝套裝人都鼓起三吋不爛之舌死命要說服便服人。Li一直講個不停,我也沒太搭理,他的表情姿態還是嫩了些,少了些說服力,畢竟才做了幾個月。我問說要待到幾點,他說「又不會到天亮才放人,你擔心什麼?就12點、11點吧!」那還得了!我真不想耗這麼多時間在不感興趣的事情上。對我而言,躺在沙發上吃洋芋片看著電視上重播八百遍的電影,如此浪費生命也比在這公司待到十二點要愉悅太多。

隊伍的行進這時已經加快,快要進入說明會場,眼看公司大門也在咫尺之間,再不走就沒機會了,我跟他比了大X手勢,跟他說,我真的不感興趣,閃出大門按下電梯,他繼續跟我爭辯「你是不是不當我是個朋友」「我是有好事才介紹給你」「我這個人會害你嗎?」費神聽他講這些的時候,我眉頭緊皺,電梯開了又關差點直接下去,我趕快再按一次往下的按鈕,鑽進電梯。Li鍥而不舍地追了進來繼續說著,到了一樓出了電梯,又再度停了下來,Li說「你走我們就不是朋友了」,我說「這是兩碼子事,是不是朋友在你」其實,我沒有講得這麼順,大多是他串珠似地說著,我偶爾遲疑且斷續地回他一句;沒有揮手,也沒有再見,我就這樣走出了大樓,只在上面待了20分鐘。

這種類似的事這是第三次了,高中一次、大學一次,再加上這一次。當然傳直銷這種事業也要看每個人的價值觀,我不喜歡,但也有人做得很熱血。但如果要走到以友情為籌碼,逼人要還是不要,不是既可悲又可笑嗎!曾在網路上看過別人例子最後也是以友情要脅,沒想到今天也降臨在我身上;這是個無間道,說法、程序、情景都和10年前這麼似曾相似;錢!錢!錢!總是不停在強調可以賺很多錢,我倒想問:

這樣的友情值錢嗎?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閱讀」讀 齊格飛藍茨《德語課》:履行責任的矛盾

                                    

儘管有些作家名氣很大,成為經典大家說不得不看的人,如果一開始選擇錯的書入手,還是會讓你大失所望。我第一本齊格飛藍茨的書是2003年所寫的《失物招領處》,小品有些趣味,但是距離和葛拉斯、波爾並稱德國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還有些距離。當然,如果我初次入手葛拉斯的書如果是《相聚在格但斯克》或是《母鼠》,可能就不會對他如此崇拜,繼續下一本書的閱讀。這次齊格飛藍茨的成名作《德語課》在台灣的出版,多少補足在台譯作的份量,《德語課》比《失物招領處》豐富也紮實許多 ; 閱讀的愉悅程度也常是我們判斷作者是不是一位好作家的主要根據,武斷也很個人。但有些書儘管你不是這麼喜歡,卻也覺得是本好書,或許是內容精彩、結構巧妙、敘述複雜或是內容深刻。像是 讀完《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權力與榮耀》和《馬橋辭典》,我隱約覺得這裡面有些什麼,卻也說不上喜歡;讀完《德語課》,雖然也說不上喜歡,但書中某些確實有令人著迷之處;看到布斯貝克博士的慶生,朋友仇人都歡樂串成隊伍遊行那段 時,我正在火車月台上等著南下的區間車,因為過度著迷,抬頭時車門已經關上,眼看趕不上南下的火車,還是站長通融,讓我從車掌室進去。

 

在易北河的一座小島上,被關在感化院的西吉因為作文繳了白卷,被關在單人囚房裡罰寫作文〈履行職責的歡樂〉,他繳白卷不是因為要反抗或是想不出來,而是他的生命緊扣著這個課題〈履行職責的歡樂〉,有太多東西一次湧現無法下筆。被關在單人囚房的他,終於能好好從頭到尾寫這篇作文;西吉的爸爸嚴斯是警察哨長,堅守崗位、是履行職責的代表。戰時,嚴斯的大兒子克拉斯逃兵,被畫家南森偷偷收留,嚴斯和他的妻子發現後,選擇的是斷絕關係並呈報上級,將兒子送回軍中,儘管注定是送死...政府頒發了禁止繪畫的禁令,畫家南森(同時也是嚴斯的救命恩人)首當其衝,被禁止繪畫、八百多幅畫被沒收充公,執行者正是嚴斯。嚴斯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他卻堅持「履行職責」甚至過了頭,無時無刻日夜監視南森,以防他有作畫的舉動。南森不顧禁令,還是繼續作畫,甚至創作「看不見的畫」,嚴斯也照樣履行職責,沒收一堆白紙。大戰期間,上呈的南森的繪畫,很多被國家賣掉賺錢,部分被嚴斯銷毀。戰後,嚴斯還偷偷燒掉戰時沒收的繪畫,剛好被西吉目睹,嚴斯教育西吉:這才是履行職責;西吉和畫家是好朋友,畫家作畫時向來不准別人在場,唯有西吉例外,甚至能引發作畫的靈感。畫家託付西吉好好保護他的畫。西吉在父親和畫家兩人間,燒畫和保護的衝突中,漸漸產生幻覺,每看到南森的繪畫,就會發生火苗接近的幻覺,覺得必須藏起來才不會使畫受到損害。於是他開始偷起畫來,行為產生偏差......

 

德語課是本大部頭的小說,中文翻譯足足有540頁,價錢是很實惠的350元。鉅細靡遺的講述戰時西吉一家全力「履行職責」過程,也暗寓德國的民族性和戰時因而扭曲的行為標準,從小見大。裡面主要的幾個人物個性鮮明有特色,刻畫得很成功。持續進行的情節中,不斷加深我們的印象,比如說西吉、父親嚴斯、畫家南森、管理員約斯維希、姊姊希爾克。一開始西吉置身於感化院和他小時候天真無慮沒辦法聯想在一起,隨著劇情開展,嚴斯和南森的衝突不斷升高,西吉內心的矛盾逐漸增長,經過漫長的伏筆鋪陳,西吉最後的結局終於合理化起來。這條線拉了四百多頁,其實有其困難和危險,如果描寫過頭或是不足,作品的結構和精彩性就會破壞掉,作家巧心調整安排這條線的張力,給我們小說最後的高潮;這部小說還是蠻「古典的」,寫實手法的敘述,並沒有耍弄太多現代的文學技巧,比如幻想和現實雜揉、跳躍式的敘述時空穿梭...等,跟他同時代的葛拉斯就常玩,甚至有時走火入魔。透過用心的經營,我們能感受到歷史和德國民族性加諸在他們身上的痛苦和悲哀,在這本德國中學指定讀物、德國文學史留名的作品上。


ps.2021年1月15日台灣上映的《偷畫男孩》即改編此書。

+++++++++++++++

他山之石:

Siegfried Lenz

維基百科條目,有生平、作品年表

德語課--世界五十大小說 

裡面有鄭芳雄教授的推薦

奉命工作,不等於生活

達利的書評 

+++++++++++++++

格內相關閱讀:

讀 齊格飛‧藍茨的《失物招領處》

讀 鈞特葛拉斯《蟹行》

讀 雷馬克《里斯本之夜》 

+++++++++++++++

書名:德語課(Deutschstunde)

作者: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

譯者:許昌菊

出版:2007,台灣:遠流

ISBN:9789573260004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音樂」聽 董事長樂團《Chairman2》:質樸動人



也不知道是腦袋哪根筋接錯線,常常有看錯字會錯意的情況發生。上次到茉莉二手書店買了三張專輯,本想買齊柏林飛船居然買成Def Leppard,我還一直納悶為什麼精選沒有「Stairway to Heaven」這首。買回家從頭聽到尾才發現徹底地搞錯了。昨天又到茉莉一趟,小心地以經典度和稀有度選了兩張專輯,R.E.M的「Monster」和董事長的「Chairman 2」。

董事長的第二張專輯首先是得來不易,市面上一手唱片行已經買不到,得到二手市場尋寶。這張專輯有四首台語歌,六首國語歌。台語歌都是蠻有特色,有著「董事長味道」的觀察和批判歌,「不爽」怨嘆「你若無錢人生就是黑白」,「少年ㄟ」勸吸毒少年「吸那種咪件甘有卡快活」,「憨大呆」說的是痴等情人回來的人「我猶原在這個所在,等妳回心甲轉意」,「我想欲飛」說的是一直被人欺負的人;國語方面,大多描寫各種愛情的處境,有著耐聽動人的旋律:「1 2 3」寫著三角戀情的為難,「我不是你的司機」說著被女王蜂利用的心情,「星期六的晚上」訴說沒有情人後的寂寞,「算了吧」很像時下的流行歌,不過很動聽。

抱著小心翼翼的心情聽這張專輯,害怕早年的他們或許會因還不成熟而讓我失望,結果是多慮了,我還是很喜歡這張專輯。
++++++++++++

詞/曲:吳永吉 主唱:吳永吉

孤單地    角落裡    聞不到你留下的氣息    嗅不出來離去的原因
慢慢地    慢慢地    就讓時間沖淡了記憶    就讓大海陪我到天明
忘了你    想起你    陌生地    我和你    斷了吧    算了吧    放了吧
你的淚    我的淚    流向誰    放棄了我自己    怎麼去愛上你
斷了吧    算了吧    放了吧    藍的天    為何我    看不見    沒有你的日記
日子再苦也要繼續    輕輕地    揮著手    也許我不是你的唯一
也許你有什麼不得已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閱讀:
++++++++++++
專輯名:Chairman 2
樂團名:董事長
製作人:董事長樂團
發行:2001,台灣:動能音樂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電影」看 休葛蘭《K歌情人》:屬於80年代的懷舊氛圍

 
過氣的80年代超級POP樂團一員艾利斯佛萊契,在現在此時儼然已被時代拋棄,只能在園遊會表演,主題樂園唱歌。突然翻紅的機會翩然來到,當紅年輕偶像指定他寫首歌,如果一切OK就收錄在她最新專輯。艾利斯只有短短幾天時間,要激盪出最棒的歌曲。可是他卻無法和當紅作詞人合拍,頭痛之際,無意聽到澆花小妹蘇菲的即席哼唱,就是他要的歌詞感覺!靠就著死纏爛打懇求蘇菲和他合作歌曲,同時也譜出一段戀情...

這部片懷舊,也欷噓娛樂圈現實。片中的艾利斯是許多樂團、當紅歌手的翻版。人無法紅一輩子,偶像大多都只有短暫的週期,接著就不紅漸漸消失在演藝圈。片中出現許多80年代的金曲,適切點綴營造出整部片懷舊的氛圍,也勾起不少人的回憶。由休葛蘭詮釋80年代過氣歌手的角色也很適切,年齡相當。片中的男女主角生命都處在低潮,男的演藝事業難以為繼,女的文學夢不成反受重傷,卻因為音樂結合在一起,重新點燃兩人的企圖心和生命力;另外,休葛蘭這部片演出蠻「到位」的,過氣歌手的尷尬感,屁股扭阿扭變不出新把戲的拙樣,都在略帶誇張又內斂的表演中,產生一種修葛蘭螢幕帥哥的「變化型」,蠻有娛樂效果的。這部略帶有苦澀的簡單喜劇,是部蠻賞心悅目的小品。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閱讀:
+++++++++++
片名:K歌情人(Music and Lyrics)
導演:馬克羅倫斯(Marc Lawrence)
編劇:馬克羅倫斯(Marc Lawrence)
演員:休葛蘭 Hugh Grant、茱兒芭莉摩 Drew Barrymore、坎貝爾史考特 Campbell Scott
上映日期:2007.2.14
片長:105分
發行公司:華納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閱讀」讀 彼得克拉馬《如果梵谷不憂鬱》:正視憂鬱症

 
《如果梵谷不憂鬱》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Against Depression,直翻的話就是「對抗憂鬱症」。譯名取了個引人入勝的名字,雖然有點扭曲原意,然而書中也提到相關議題。但是這本書畢竟還是一本探討憂鬱症的書,如果期待這是本探討藝術、人文議題的人,恐怕會有些失望。

這本書分為三大部份,「世人對憂鬱症的觀感」、「憂鬱症的真相」、「未來的發展」。「世人對憂鬱症的觀感」主要探討大眾視憂鬱症為現代人普遍的症狀,甚至認為它有些價值,將憂鬱症當作創作力的來源,如「若未曾經經歷失落,必然比現在更膚淺、更不成熟而無法認識自我」「憂鬱症代表現代性的深度」...等。不認為它是個真正的疾病。彼得克拉馬醫生解釋因為社會文化的價值觀的偏見影響,導致今日觀點偏差。而憂鬱症患者在痊癒後,往往形容之前是無法敘述的痛苦,完全不想沈浸其中。
第二部分,彼得克拉馬醫生介紹最新的醫學發現。統計學家將疾病的傷害加以量化,以疾病的負擔程度為判準,結果是:憂鬱症是人類已知最具破壞性的疾病。憂鬱正式先天和後天因素交相影響,5-HTT基因的短基因和憂鬱症相關。「憂鬱症會破畫身體許多功能,血小板失去控制提高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憂鬱症患者常有腦內海馬迴縮小,抗憂鬱藥物則有抑制壓力賀爾蒙作用,增加神經生長因子,刺激海馬迴生長等作用。簡而言之,憂鬱症會造成腦部損害。
第三部分又回到「如果梵谷不憂鬱」這問題上,好讀博學的彼得克拉馬醫生先是分辨的抑鬱和憂鬱症的分別,接著探討起藝術和憂鬱症的關連性,他的結論是「沒有憂鬱症,世上必然有更多的藝術,更多可貴的作品。」

這本書很詳細將憂鬱症的病理、起源、研究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關連做了一次詳盡的展演,透過生動的敘述、有條理的安排,對於認識憂鬱症來說,參考性可讀性相當高。我也非常意外於這本醫學書會這麼「好看」。
 
++++++++++++
他山之石:
++++++++++++
格內相關閱讀:
++++++++++++
書名:如果梵谷不憂鬱(Against Depression)
作者:彼得克拉馬(Peter D. Kramer)
譯者:張美惠
出版:2006,台灣:張老師
ISBN:9576936659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音樂」看 巴布狄倫Bob Dylan《迷途之家No Direction Home》


印象中從報上看來的小道消息,馬丁史柯西斯拍了部鮑伯迪倫傳記電影,找來6、7名演員包括凱特布蘭琪飾演他各時期面貌(後來才知是兩部片,一部是馬丁史柯西斯的紀錄片,另一部是陶德海恩斯拍的電影)。我一直期待《迷途之家》這部電影在台灣發行,不過顯然沒上過院線,也沒上過藝術電影院,直接發行DVD。大概一個月前想訂,居然全省庫0,發行商那裡也沒有存貨,只能等一陣子其他通路的退貨。這一等,就等了一個月,然而終於還是盼到了它,花了500多塊。 一直以為是以電影呈現,如同《雷之心靈傳奇》一般,可是花了三個多小時看完之後,才「確定」這是部紀錄片,由專訪、演唱會、資料畫面、一些真實片段剪輯而成。難道我原本找一堆演員來演的印象是作夢嗎?

 
這部片從鮑伯迪倫出生於一個沒落的礦業小城說起,幼年聽著收音機,青少年和朋友組團在表演機會不多的小鎮有一搭沒一搭的表演著。有天終於決定離鄉,一個人到紐約格林威治村 ,在各式酒吧,如煤氣燈, 爭取各種表演機會,學習著各種各式歌曲和技巧,結識音樂人,像伍迪蓋瑟瑞、彼得席格、約翰雷蒙、范朗克、瓊拜雅...等。這部紀錄片敘述的年代大致上和鮑伯迪倫的自傳《搖滾記》相同,但是紀錄片透過影像的呈現,將那些我們不太認識的人物,或是我們只記得他早年模樣的人物,一一出現在我們眼前。伍迪葛瑟瑞這傳奇人物我第一次聽到他的歌聲,甚至還有他的短片。范朗克比我想像的粗獷多了。瓊拜雅雖然很多人多少都對他早年脫俗的模樣有印象,但很少人知道她現在的模樣,她還在專訪時表演了一曲。看著曾在《搖滾記》出現登場的傳奇人物一一現身,三個多小時,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驚喜與感動不斷。


這部片原本就致敬味濃厚,自然讚揚話語多於批評。然而朋友對鮑伯迪倫有些微詞的地方還是被剪了進來:他剛到紐約時幫友人顧家,主人回家時,發現家裡珍稀的 25張唱片不見了。瓊拜雅和鮑伯迪倫分道揚鑣後,她幾十年抗議生涯包括坐牢,鮑伯迪倫一次都沒到現場。65年的民謠嘉年華,鮑伯迪倫拿起電吉他演奏,彼得 席格氣得拿起斧頭要把電源線切斷,被人阻止了...這部片帶我們回到六零年代的現場,看他如何在時代的抗議浪潮裡,敏銳地捕捉時代精神、面貌,成為傳奇中 的傳奇。之後又刻意選擇選擇另一條路,做他的「音樂冒險家」,而不是繼續扮演時代的「先知」角色。
++++++++++++++
格內相關閱讀:
巴布狄倫Bob Dylan台北演唱會之巨星架式走調觀眾
巴布狄倫Bob Dylan台北演唱會:意料之內外
你不可錯過的 巴布狄倫Bob Dylan歌曲
++++++++++++++
他山之石:
++++++++++++++
片名:迷途之家(No Direction Home)
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
類型:音樂紀錄片
片長:208分
發行:2006,台灣:得利影視

《No direction Home》也發行了原聲帶,曲目為:
CD1

01 When I Got Troubles
02 Rambler, Gambler
03 This Land Is Your Land
04 Song To Woody
05 Dink’s Song
06 I Was Young When I Left Home
07 Sally Gal
08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09 Man Of Constant Sorrow
10 Blowin’ In The Wind
11 Masters Of War
12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13 When The Ship Comes In
14 Mr. Tambourine Man
15 Chimes Of Freedom
16 It’s All Over Now, Baby Blue
CD2
01 She Belongs To Me
02 Maggie’s Farm
03 It Takes A Lot To Laugh, It Takes A Train To Cry
04 Tombstone Blues
05 Just Like Tom Thumb’s Blues
06 Desolation Row
07 Highway 61 Revisited
08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09 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
10 Visions Of Johanna
11 Ballad Of A Thin Man
12 Like A Rolling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