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日 星期日

讀愛特伍的《潘妮洛普》



 

潘妮洛普》是Canongate Books發起的全球32國神話改寫

的其中一本,由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操刀,

改寫自荷馬史詩《奧德賽》。《奧德賽》描寫的英雄奧德賽

打完特洛伊戰爭想要返家,一路上卻遇到重重險阻,遇到怪

獸、被女神迷惑,返家十年才到。他的妻子潘妮洛普為他守

了十年的城,儘管有許多的追求者覬覦,潘妮洛普還是堅貞

地等下去。原著是英雄主義式的流浪小說。在愛特伍的筆下,

轉為由潘妮洛普和十二女僕的觀點出發,變成女性主義版。

換個角度,揣度潘妮洛普的心態,重新詮釋了奧德賽。

 

改寫成女性主義版,是一個高招,然而除去了女性主義的重

心,似乎看不到這本書的其他層次和東西。令人有些失望。

這本書得到2005年的聯合報讀書人年度獎,亞馬遜的網站讀

者也給予極高評價,不知漏看了什麼東西嗎?

 

 

 

 

-----

1 則留言:

  1. 我想請問,你認為缺少的部分是什麼?

    這部小說的確就是用女性主義的觀點來推翻傳統史詩,讓一部大圓滿結局的故事變成sad ending。用女性主義的觀點也是愛伍特最擅長的手法。她確切細膩的掌握女性的心理狀態,為她們發聲,而這是荷馬史詩裡最缺少的東西。在原來的史詩裡,無論是戰爭場景、英雄追尋、物質描繪、氣候地理都巨細靡遺,如果愛伍特也在《潘妮洛普》裡和荷馬比這些東西,第一點,可能比不上;第二點,這樣顯得是模仿而不是創造。在十九世紀,女性作家剛展露頭角的時候,第一步是模仿男人寫作,學用他們的觀點和語氣來證明自己也可以像男人一樣。然而發展到近代,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寫作應該是出自女性本身的經驗和實踐(而現在的主流則是性別研究)。我認為愛伍特寫這部小說為的是補史詩的缺,至於史詩已經呈現過的,就不需要再去花心思寫作,讓讀者再次眼花撩亂一番。除了女性主義,我覺得這部小說也呈現了權力的爭奪,無論是在夫妻、父子、母子或是階級之間。甚至可以用法國社會學家傅柯(Foucault)的著作《歸訓與懲罰》(Discipline and Punish)和《性意識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來詮釋。再來就是將多神變成無神。原本是眾神的介入使得人類命運多舛,《潘妮洛普》則是人與人赤裸裸的競爭。我個人認為這部小說是非常豐富的。所以想知道你覺得不足的地方是什麼。

    回覆刪除